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赴年轻女子家做客,喝茶后觉苦涩,警觉道:“这茶不对劲!

墨魂 2025-07-29 09:25:43

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赴年轻女子家做客,喝茶后觉苦涩,警觉道:“这茶不对劲!”女子冷笑回应:“你可以上路了!” 女人叫孙格龄,中俄混血,之前一直以进步青年的身份出现在李兆麟身边,而李兆麟,是东北抗联的重要将领,打了十几年仗,从日军手里夺回不少地盘,这会儿刚到哈尔滨主持工作没多久。 要说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几年前说起,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被日军占了,李兆麟那会儿刚二十出头,看着家乡被占,直接加入了共产党,跟着队伍在东北的山林里打游击。 他打仗有脑子,1936 年在汤原建根据地,把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得井井有条,后来成了抗联第三路军的总指挥。 那些年,他带着队伍在松嫩平原上跟日军周旋,大小仗打了几百次,光是 1939 年下半年就跟日军干了两百多次,1942 年上半年也打了一百多回,还拿下过克山、肇源这些县城,拆了不少日军的据点。 日军把他当成眼中钉,却怎么也抓不到他,1945 年苏联出兵东北后,他带着人配合进攻,一下子拿下了五十多个战略要点,在东北老百姓心里威望很高。 不过,这威望也引来了另一伙人的忌惮,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想占东北,派了不少特务过来,领头的先是张渤生,后来换成了余秀豪。 这些人看着李兆麟在哈尔滨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还总在公开场合说国民党特务的坏话,就把他当成了头号目标。 从 1945 年 10 月开始,特务们就没闲着,又是想制造车祸,又是想绑架,甚至找过土匪帮忙,折腾了六回都没成。李兆麟平时很谨慎,出门带警卫员,行踪也不固定,硬来根本行不通。 后来余秀豪接手,才换了个思路:找个人潜伏到李兆麟身边,趁他放松警惕的时候下手。 挑来挑去,他们选中了孙格龄,她会说俄语,跟中苏友协的人能搭上话,又懂点人情世故,装成进步青年混在李兆麟身边,确实不容易引起怀疑。 从 1946 年 2 月开始,孙格龄就总找机会跟李兆麟搭话,一会儿说自己想为建设哈尔滨出份力,一会儿又讲些编造的凄惨身世,慢慢就让李兆麟放下了戒心。 3 月初,孙格龄开始约李兆麟去家里坐坐,说有重要的事商量,第一次约在 3 月 8 日,李兆麟忙着参加妇女节大会没去成。 第二天,她又托人送了封信,说事情紧急,李兆麟想着之前打过几次交道,对方也没露过破绽,就答应了。 出门前,李兆麟还跟妻子金伯文说晚上回来吃饭,抱着一岁的小女儿逗了逗,当时大概没想到,这会是跟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 进了孙格龄家,屋里看着挺正常,还有个老太太在里屋坐着 —— 后来才知道是特务假扮的,孙格龄笑着说其他人还没到,让他先喝茶等会儿,顺手接过了他挂在胳膊上的大衣,那里面还藏着一把手枪。 李兆麟坐下刚喝一口茶,就觉得不对,他常年在野外作战,对危险的直觉很敏锐,刚想站起来,孙格龄已经喊了一声暗号。 藏在里屋的几个特务立马冲了出来,手里都拿着刀,李兆麟想反抗,可氰化物的毒性发作得太快,浑身没力气,没一会儿就倒在了地上,特务们怕他没死透,又在他身上捅了七刀,其中一刀从胸口穿到了后背。 等警卫员修完车赶到地方,屋里已经空无一人,只有地上的血迹和打碎的茶杯。 他们赶紧报了信,苏军很快包围了水道街,可凶手早就跑没影了,第二天,警察在二楼的床底下找到了李兆麟的遗体,身上的伤口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沉。 这事儿在当时闹得挺大,不光哈尔滨,整个东北都震动了,李兆麟在东北打了十四年仗,从日军手里救过不少人,老百姓都认他,苏军那边也发了话,让国民党必须查出凶手。 可负责这事的警察局长余秀豪,本身就是策划暗杀的特务头头,明着派人查案,暗地里却在销毁证据,还让手下散布谣言,想把水搅浑。 不过群众的眼睛是亮的,没人信那些瞎编的谣言,中共这边派了彭真和陈云亲自盯着案子,没几个月就查出了眉目,参与动手的土匪高庆三、孟庆云很快被抓住了,顺着这条线,孙格龄和余秀豪的名字也露了出来。 只是那会儿国民党在东北的势力还不小,余秀豪和孙格龄趁机跑了,后来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 其他没跑掉的特务,断断续续被抓了十年,直到 1958 年最后一个凶手被判刑,这案子才算彻底了结。 说起来,李兆麟打了那么多年硬仗,日军的枪林弹雨都没伤着他,最后却死在自己人的阴谋里,确实让人觉得可惜。 孙格龄后来在台湾的日子也不好过,没了特务身份的庇护,生活过得挺落魄,余秀豪倒是混了个一官半职,可终究是背着人命的人,夜里能不能睡安稳,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0 阅读:1
墨魂

墨魂

持续分期不稳定减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