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个笑话。
汽车品牌A有个重磅车型要上市,同期,汽车品牌B也有一个重磅车型要上市。
A品牌的新车定位更高且热度高很多,于是B品牌找了大量水军去各个平台A品牌这款新车的相关内容下面发评论,踩A的车,捧自己车。
由于B品牌找的水军数量众多,且大多言论与事实不符,所以引发众怒。不止A品牌粉丝,包括许多中立者也表示对B品牌失去好感。
又过了几天A品牌高管看到一则新的评论:“试驾了A品牌这款新车,不如B品牌车。”A品牌高管表示,我们的车还没开放试驾呢,这是水军黑我们的新方向吗?
B品牌高管看到了,问手底下人:怎么回事?咱们水军为什么会说试驾了他们的车?统一话术里没有这个啊?查一下!
手底下人赶紧去水军公司排查,最后确认:这一条不是出自我们手。
B品牌高管大喜:正好可以借此跟水军撇清关系!
于是B品牌高管去A品牌高管微博下面留言建议对方报警。
这一留言,这个事儿成了圈子里的热点了,那个说开过A品牌新车的人站出来道歉,承认自己是AB品牌双车主,觉得AB家的车都很好,只是看到前一段时间那么多踩A捧B的评论,很不满,于是故意反串,想诈出点东西,没想到闹大了。
这个时候B品牌高管非常开心的对公众说:你们看见了吗?不是我们在黑!
B品牌高管手底下人对他说:老总,之前那么多类似的评论咱们都没说让对方报警,只表态了这一条,会不会太明显了?这是不是变相承认了其它的那些都是咱们干的?
B品牌高管说:怎么会呢?他自己承认不是咱们雇的水军了,他只是在诈。公众不就会认为其它那些评论也是这样吗?
手底下人:但是,这不就把您诈出来了吗?
B品牌高管:什么?什么把我诈出来了?
手底下人:行吧,只要您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