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随意判他们死刑!”1996年,6名中国船员因杀害7名韩国人被判死刑,没想到,韩国总统文在寅,却顶着“中国人走狗”的骂名,出面为他们辩护! 1996年夏天,釜山港外的水天一线还未泛起波澜,一艘名为“佩斯卡玛号”的217吨远洋渔船却在茫茫大海上,悄然驶向一场难以回头的悲剧。 72小时内,7名韩国人死于非命,6名中国船员被铐上冰冷的手铐,船舱血迹未干,舆论滔天。事发之后,韩国上下汹涌的民情几乎要将这6人撕裂成碎片。 可就在这片风暴中心,一个律师站了出来,他叫文在寅。面对骂名与指责,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能随意判他们死刑。” 那一年,文在寅还不是总统,只是一名正在釜山执业的人权律师。他也许没想到,自己将背负这个决定二十余年,甚至在总统竞选时,被对手贴上“卖国贼”的标签。但他更清楚,作为一名法律人,不能在正义面前退让。 1996年6月,佩斯卡玛号从釜山港出发,船上聚集着三种国籍的船员:韩国、中国、印尼。 中国船员皆为朝鲜族,来自吉林延边,交了2万元押金,签下两年劳务合同,月薪150美元。 对当时他们而言,这是一张通向希望的船票。但很快,现实撕碎了幻想。每天18到20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吃的是发霉食物,住的是潮湿舱室,工资被克扣,挨打成了习惯。 韩国甲板长姜仁浩,曾是海军士兵,在工作的时候他手中总是握着钢管与鞭子,专门挑中国船员下手。 辱骂、殴打、羞辱,几乎成了日常。有人晕船,被逼下跪;有人试图反抗,被打得血流满面。 种族歧视的毒素在船上悄无声息地漫延开来,连食物的分配也是不平等的,中国船员吃剩饭,韩国人吃热食。 压迫的极点,往往是一场失控的反抗,1996年7月下旬,全在千无意间听到船长崔基泽与姜仁浩的密谈,内容竟是要将“不服从的中国人”投入大海。 这不是威胁,是计划。几日后,李春胜因拒绝下跪,被姜仁浩击中头部,当场昏迷。恐惧、愤怒、绝望,在船舱中凝结成了某种临界点。 7月31日深夜,佩斯卡玛号上的惨剧爆发。全在千、白忠范等人趁夜持刀反击,崔基泽与姜仁浩先后被杀。 随后,其他韩国船员亦未能幸免。尸体被抛入海中,血迹染红了甲板。印尼船员中有人被胁迫参与,有人被误杀。三天之内,船上7人死亡,佩斯卡玛号成了一艘漂泊在太平洋上的幽灵船。 但逃亡只维持了短暂一程。8月初,幸存的韩国船员李仁锡伪装成合作,悄悄将船开至日本鹿儿岛。 上岸后立即报警,日本警方迅速逮捕了6名中国船员,并依法引渡韩国。此时的韩国社会已群情激愤,媒体将他们描述为“冷血的海上杀人魔”,连被害者家属都公开要求判处死刑,并索赔巨额赔偿。 1996年12月,韩国釜山地方法院做出判决,6名中国船员全部被判死刑。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就是结局的时候,文在寅站了出来。 他不是为了挑战国家,而是为了捍卫法律程序。他认为:“在没有完整了解案情前,死刑是一种草率与傲慢。” 文在寅与中国律师赵峰合作,奔走调查,访问印尼船员,调取医疗记录,查证暴力证据。 而且他们还拿到了全在千在狱中写下的长达上万字的陈情书。信中详细描述了在佩斯卡玛号上的虐待细节与生存环境,句句血泪。 文在寅在法庭上的辩词至今被后人记住:“如果你们也经历了他们所承受的一切,十天之内,你们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他不为杀人辩护,只为解释为何他们走到了这一步。他说,这不是预谋杀人,而是一群被奴役者的绝望反抗。 1997年,韩国上诉法院作出改判,除全在千维持死刑外,其余5人被改判为无期徒刑。 判决书中首次提到“受害者存在严重过错”,部分学者在判后也承认,这艘船上的管理方式接近“现代奴隶制”。 2007年,时任总统卢武铉签署特赦令,全在千的死刑改为无期。至2025年,6人仍在釜山监狱服刑,平均年龄已超过70岁。 他们的生活安静、单调,信中多次提及对家乡的思念,但从未埋怨辩护失败。文在寅后来成为韩国总统,但这段历史始终如影随形。 2012年大选期间,反对派多次重提此案,称他是“中国人走狗”,甚至质疑他是否有资格领导国家。 他一度沉默,但在自传《命运》中,他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律师无法为最弱势的人发声,那他就不配拿这张执业证。” 信息来源: 《佩斯卡玛号事件》——环球网
“不能随意判他们死刑!”1996年,6名中国船员因杀害7名韩国人被判死刑,没想到
碧瑶含烟柳
2025-07-29 01:42:35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