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6月23日报道,蔡正元博士提出,对于擅自穿越台湾海峡的日本军舰,应发起军事打击,最好直接将其击沉;而对于其他国家的军舰,则不必采用直接击沉的方式。 国际法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台湾海峡是国际航行海峡,外国船只和飞机只要不威胁沿岸国安全,就能自由通过,但中国大陆一直强调对海峡的主权和管辖权,认为这里涵盖内水、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外国军舰得遵守中国法律。 美国和它的盟友却不这么看,坚称这是国际水域军舰想过就过,这分歧让外国军舰的穿越成了潜在的导火索。 2024年9月,日本海上自卫队“涟号”护卫舰首次通过海峡,还拉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军舰,声称维护“航行自由”。 2025年3月,“秋月号”导弹护卫舰又单独来了次穿越,摆明想牵制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动作,这些举动被视为挑衅。 中日关系本就因历史问题和钓鱼岛争端紧绷,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军事上稍有动作就容易让人联想到军国主义复苏,所以有人主张对日本军舰得强硬点,军事打击甚至击沉震慑对方捍卫主权。 台湾海峡是中国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大国博弈的焦点,解放军近年在台海周边演习不断,2024年12月还搞了1996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军行动,摆明要掌控局势。 日本军舰这时候跑来等于公开挑战,如果不强硬回应可能被当成软弱,引来更多国家跟风,削弱中国在海峡的主导地位,再加上日本在历史问题和钓鱼岛上的态度,确实让人不爽,果断打击似乎能立威。 但直接击沉军舰,风险也不小,首先,这违反国际法,公约里说了,军舰有“过境通行权”,只要不威胁安全就能过,击沉人家军舰等于砸了国际规则,少不了被全球谴责和制裁。 日本是美国盟友,击沉它的军舰可能触发《美日安保条约》,美国掺和进来台海局势瞬间就炸了,这么极端的手段会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受损,影响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 对其他国家的军舰采取克制点的方式,其实挺有战略眼光,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这些国家的军舰也常过海峡,但目的各有不同,美国是为了挑战中国主权,顺便巩固它在亚太的霸,英国等欧洲国家多半是跟在美国后面凑热闹,或者为了经济利益。 40%的欧洲外贸物资得走南海,台湾海峡的稳定对他们很重要,对这些国家中国通常是跟踪监视、外交抗议,既表明态度又不把事闹大,这种区别对待说明对日本的挑衅更敏感,而其他国家的行为更多是随大流或经济考量。 台湾海峡的军事态势不只是主权之争,还是大国博弈的缩影,主张强硬对付日本军舰,其实是想让中国更主动捍卫核心利益,可军事行动的后果远不止表面这么简单,击沉军舰可能短期内吓住对手,可能会让更多国家抱团对抗中国强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 灵活点的方式可能更管用,比如加强海峡巡逻、搞针对性军演、通过国际组织施压,既维护主权,又不至于把局势推向失控。
曹兴诚罢不掉徐巧芯活不下去?郭正亮:建议“再找个女朋友”前立委郭正亮今晚(28
【4评论】【1点赞】
西门吹雪
航母055一字排开,看谁敢过?!放马过来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