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位身染重疾的志愿军排长遭13名美军合围,敌军见他咳喘不止、唇边渗血,纷纷露出轻蔑之色。岂料这看似病骨支离的战士骤然暴起,寒芒闪处,五名美军应声倒地!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朝鲜战场汉江南岸的350.3高地上,凛冽寒风裹挟着硝烟,美军炮火将阵地犁了一遍又一遍。 志愿军第38军114师342团3连连长赵连山蜷缩在弹坑里,棉衣被弹片划破,嘴角渗出血丝。 而他这的肺部嵌着长津湖战役留下的弹片,此刻咳得直不起腰,手中仅剩三发子弹的驳壳枪却攥得死紧。 十三个美军士兵呈扇形围上来,看见瘦得像根枯枝的他,有人甚至吹起轻佻的口哨,直到赵连山突然暴起,刺刀寒光闪过,五个美国兵捂着喉咙栽进雪地,剩下的人吓得连滚带爬后退十几米。 实际上,被战友称作"铁肺痨鬼"的他,早该躺在后方医院,1948年天津战役时弹片就扎进了他的右肺,长津湖战场上为掩护新兵又被汽油弹烧得后背皮肉焦糊。 军医三次下病危通知,他却总在担架上挣扎着爬回前线:"全排就剩我一个老兵,我退了,新兵们咋办?" 1951年1月美军发动反扑时,赵连山正发着高烧,硬是带着全连死守350.3高地七天七夜。 打到最惨烈时,阵地上二十三人的连队只剩他和副班长刘占青,两人用最后三颗手榴弹和空枪托硬生生砸退了美军第七次冲锋。 赵连山最传奇的战绩是"智炸三桥",那年2月为阻止美军进攻,他带着十二名战士一夜间连续炸毁京安里三座桥梁。 第一座混凝土大桥前,他带头跳进冰河,棉衣冻成铠甲仍用枪托破冰开路,爆破组长刘占清刚安好炸药,敌人巡逻队突然折返,赵连山竟指挥战士伪装成南朝鲜军,大摇大摆开着缴获的卡车冲上第二座木桥。 桥头小屋里的敌军还在睡梦中,就被他踹门扔进的四颗手榴弹送上了天。 最绝的是第三座铁索桥,小分队化装成溃退的伪军混进敌营,当美军发现炸药包导火索冒火花时,这个咳血不止的连长正端着冲锋枪站在桥中央狂笑。 战后七国记者在开城围住他追问:"你们凭什么打败装备精良的美军?"赵连山抹了把唇边的血沫子:"你们美国人打仗要喝咖啡吃罐头,我们志愿军揣把炒面就能拼命。" 这话半点不夸张,坚守350.3高地最后时刻,他和刘占青分食半块冻成冰坨的土豆,却把仅存的压缩饼干塞给了俘虏的土耳其伤兵。 当美国记者质疑"人海战术"时,他指着阵地上二十一座新坟反问:"看看谁的人海填进了朝鲜的山沟?" 值得一提的是,总把"咱东北老爷们"挂嘴边的他,有颗再柔软不过的心,入朝前新婚第七天,他给妻子孙素梅留下"比比谁先当模范"的约定,兜里始终揣着没来得及送出的银簪子。 战友们说他两次哭得像个孩子:一次是看见朝鲜阿妈妮用身体护住志愿军伤员被燃烧弹烧焦,另一次是收到国内小学生寄来的慰问信,信纸上还粘着糖果碎屑。 1952年回国作报告时,有学生问他怕不怕死,他笑道:"怕啥?我死了,祖国还有千千万万个赵连山。" 1975年赵连山因战伤复发去世时,整理遗物的人在他日记本里发现张泛黄的照片,350.3高地的焦土上,二十三个搪瓷缸整整齐齐摆成。 如今在清原满族自治县的烈士陵园,总有人往他的墓碑前放上三样东西:一捧东北黑土,一枚朝鲜的弹壳,还有张写着"今日中国"的报纸。 当年那个被他在长津湖用身体护住的新兵,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每年清明都颤巍巍地来倒上一杯茅台。 信息来源:清原满族自治县政协《【讲好抚顺故事】清原英雄儿女之抗美援朝特等功臣赵连山》 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官网《生当作人杰——记战斗英雄赵连山》
1951年,一位身染重疾的志愿军排长遭13名美军合围,敌军见他咳喘不止、唇边渗血
粉樱萌娃
2025-07-29 00:21: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