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是巨大骗局?”瑞士提供的安乐死服务,据说患者只需躺在自杀舱里,按一下按钮,就能无痛死亡。但事后在选择安乐死人的尸体上,发现了让人细思极恐的痕迹。 瑞士,这个以“自由”著称的国家,因其独特的法律环境,成为了全球少数允许协助外籍公民实施安乐死的地方。 但是,近期瑞士一款名为“自杀舱”的安乐死设备让许多人对“安乐死”有了新的认识。 这款自杀舱和太空舱非常类似,只能一个人使用,躺进去后,还能透过透明舱盖欣赏外面的风景。 使用者可以自行选择喜欢的地点,无论是宁静的森林还是壮阔的海边,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中,按下按钮,就能安静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按照设计团队的说法,自杀舱的工作原理是将正常空气替换为100%的纯氮气。 由于人体无法识别空气和纯氮气的区别,使用者只会觉得自己还在正常呼吸。 很快,他们就会感到困倦,然后安然入睡,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无痛且没有任何风险。 2024年9月23日,一位来自美国的64岁女性成为了世界上首个自杀舱使用者。 她患有严重疾病,疼痛剧烈,在听说自杀舱后心动不已,申请远赴瑞士使用。 她把自己的死亡地点选在了瑞士北部梅里豪森一间小屋附近的林地,在看着头顶的树木和天空按下了按钮。 氮气很快充满舱内,按照理想状态,她应该在两分钟内失去意识,五分钟后离开世界。 但事实却令人痛心,她启动按钮后,因氧气骤然缺失,身体抑制不住地抽搐,还感到一股巨力遏制喉咙,控制不住地抓挠自己的身体,这个过程比设想的时间多出了五六倍。 因为种种原因,警方在现场逮捕了自杀舱研发公司的高层威利特等人,并在尸检时发现死者颈部有严重受伤痕迹。 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位女性真的是自愿且在无痛状态下死亡的吗?还是被现场工作人员勒死的? 面对指控,自杀舱研发公司坚称这是“荒谬可笑”的,他们声称死者是自愿进入舱内并按下按钮,导致死亡。 至于脖子上疑似存在的“勒痕”,公司方面称死者患有颅底骨髓炎,这种疾病可能会导致脖子上出现类似勒痕的痕迹。 公司还提出关键证据,称现场舱室内外都安装有摄像头记录全程。 然而,调查发现,这些摄像头并非连续拍摄,只有在检测到镜头外有明显动作时才会启动,拍出来的片段并不连贯。 在片段中,能看到威利特实时指导死者如何自杀,让她放松身体,在氮气充满舱内时深呼吸。 但当死者按下按钮死亡后,外部检测仪器依然显示有心率,威利特还疑惑地说“她好像还活着”。 而且死者吸入氮气后身体痉挛幅度之大,甚至触发了摄像头的自动捕捉。 这一切都让人对自杀舱的“无痛死亡”说法产生了严重怀疑。 在瑞士,协助自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如今已有五个以上机构可以协助人们选择死亡时间,“尊严”“解脱”等是其中最主要的机构。 但是这个看似“人性化”的产业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链条。 一些安乐死机构收取高昂的费用,从患者的咨询、申请到最后的实施,每个环节都可能是赚钱的机会。 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他们可能会对患者的评估进行造假,对于那些病情尚未达到极端严重程度或者心理上并非完全自愿的患者,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判定为符合安乐死条件。 他们可能不会充分告知患者其他可能的治疗方案或者缓解痛苦的方法,只是强调安乐死的“便捷”和“解脱”。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安乐死可能与非法器官交易存在关联。 一些利益集团可能会利用患者安乐死的机会,将他们的器官流入国际非法器官交易市场,以满足那些等待移植的富有患者的需求。 而原本应该受到尊重的安乐死患者,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遭受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他们的死亡成为了器官交易的掩护。 目前,只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少数国家允许积极安乐死,瑞士等国家允许协助自杀,但也有严格的限制条件。 在我国,安乐死至今在法律上仍是空白。 尽管有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对安乐死持赞同态度,但安乐死的合法化还是涉及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如何准确判定患者的真实意愿、如何防止安乐死被滥用等。
“安乐死是巨大骗局?”瑞士提供的安乐死服务,据说患者只需躺在自杀舱里,按一下按钮
烟雨任风散
2025-07-28 14:51:28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