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人多痰、瘦人多火,中医看体型识体质的门道 老辈人常说“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而是中医通过观察体型与体质关系总结出的规律——就像不同的土地容易长不同的庄稼,不同的体型也常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状态。 先说说“肥人多痰”。这里的“痰”不只是咳嗽出来的痰,更多是指体内看不见的“痰湿”。体型偏胖的人,往往脾胃功能偏弱,就像家里的垃圾桶如果清运不及时,垃圾就会堆积。脾胃负责运化水湿,要是它“偷懒”,水湿排不出去,就会慢慢变成痰湿,在体内到处“溜达”。 你看有些胖人,平时总觉得身体发沉、懒得动,早上起来嗓子里黏糊糊的,舌头伸出来,舌苔又白又厚,这就是痰湿在“捣乱”。痰湿堵在喉咙,就会痰多;堵在四肢,就会觉得沉重;堵在血管里,还可能让人觉得头晕、没精神。对付这种情况,不能光想着减肥,得先帮脾胃“干活”,比如用点茯苓、陈皮化痰祛湿,平时少吃甜腻、生冷的东西,让脾胃慢慢“振作”起来。 再看“瘦人多火”。体型偏瘦的人,往往体内阴液偏少,就像干旱的土地,稍微有点热量就容易“上火”。这类人平时可能特别怕热,手脚心总发烫,吃点辛辣的就口腔溃疡,晚上还容易睡不着、多梦,这就是中医说的“阴虚火旺”。 瘦人为什么容易有“火”?因为阴液就像身体里的“灭火器”,阴液不足,阳气相对偏旺,就容易生“虚火”。这种火不能光靠吃寒凉的东西来压,就像干旱时浇水不能用冰水,得慢慢滋阴。比如用点麦冬、玉竹养阴,平时多吃滋润的食物,少熬夜、少生气,让体内的“津液”慢慢补回来,火自然就小了。 当然了,“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只是一般规律,不是绝对的。胖人也可能有火,瘦人也可能有痰湿,关键还是看自己的身体感受。要是胖人总觉得口干舌燥,可能是痰湿久了化了火;瘦人总觉得身体发沉,可能是阴液不足又兼了湿。 说到底,体型是身体给我们的“提示牌”,读懂它,就能更好地调理自己。胖人多留意脾胃、少积痰湿,瘦人多呵护阴液、少生虚火,不管胖瘦,找到自己的体质特点,才能养得舒服、活得自在。文中提到的调理思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实践哦。
九代名老中医梁秀清家传治疗浮肿病秘方1、瞿麦散治疗下肢浮肿处
【10评论】【37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