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采访,主持问释永信:“外界传言你有老婆孩子,还说你贪污,这是真的吗?”释永信自信满满的说:“要是有问题早就有问题了!”如今,终于打脸了…… 2015年8月,一封实名举报信砸向了少林寺。 举报人是释延鲁,曾在寺中任职多年,而他指控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当时风头正劲的方丈释永信。 举报信共有七条,可以说条条致命:索贿、挪用公款、私吞资产、转移股份,甚至还包括私生活混乱。 但最终,释永信没有倒下,一切如常,照旧穿着袈裟接待香客、出访讲经,连语气都没变。 很多人感到不解。 举报信里说,释永信曾向释延鲁开口要200万元和一辆豪车,还追讨一笔陈年欠款。 按常理说,这已经构成严重的经济索贿。 但当时没人能拿出确凿证据,因为没有转账记录、没有录音、没有文字凭据,事情发生在十年前的现金社会,全靠一张嘴说不清楚。 还有更严重的事。 举报称释永信擅自转移少林寺经营股权,将原本属于寺庙、公众的资产转入私人控制。 但调查人员查遍工商资料,并未发现释永信本人是法人或股东。 这并不奇怪,真正懂操作的人,早就安排了白手套。 名义上干净,实则控制。举报人心知肚明,却拿不出一纸文件,调查组也只能认定“不属实”。 至于香火钱的流向,更是查无实据。 当年高香钱动辄几万几十万,香客用红色百元大钞直接塞进功德箱,根本没有记录。 功德箱之后的财务流转,完全由内部掌握,外界无从知晓。 那些钱是否全部用于寺务,无人能说清。 释永信就这样安然无恙,反倒是释延鲁销声匿迹,仿佛从没出现过。可风向总会变。 当年查不到的,如今靠电子支付、财务系统、账户流向,全都留有痕迹。 曾经依赖“模糊地带”藏身的人,正在被时代的系统一点点清算。 这不是释永信突然倒霉,而是他多年的侥幸,终究撑不住现实的反扑。 他太高估了自己的安全感,低估了公众的记忆力。 他以为一身袈裟就能遮住真相,却忘了时间最不偏私,账总是要还的。 释永信的问题,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 他把宗教变成了买卖,把信众当成提款机,把寺庙经营得像公司。 而正因为他曾披着“方丈”的身份,这种背叛显得格外讽刺。 信仰不该成为工具,佛门不该成为掩体。真正的出家人,不是靠讲经出镜,而是看能不能抵住诱惑守住戒律。 不是谁坐在法台上,就配讲什么是“清净”。 释永信的倒下,不是信仰的崩塌,而是对伪信仰者的一次清算。 真正的信仰,必须回到本心。
发现没,少林寺的“新住持”印乐法师,只比释永信小1岁而已,但看起来年轻了不止
【22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