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年,35岁的朱元璋冲进陈友谅后宫,抢走了陈友谅18岁的貌美小妾达氏,之后

旧梦谈史 2025-07-27 17:15:35

1363年,35岁的朱元璋冲进陈友谅后宫,抢走了陈友谅18岁的貌美小妾达氏,之后达氏给朱元璋生了两个儿子。可达氏却对小儿子谎称说:“你的父亲并不是朱元璋,朱元璋是你的杀父仇人啊,你一定要替父报仇!”

1363年,鄱阳湖之战落下帷幕,陈友谅战死沙场。朱元璋攻入敌营,直闯后宫,众多嫔妃惶恐不安,唯独一个18岁的女子泰然自若地与他对视。她,就是达氏。 朱元璋被她的镇定吸引,上前用刀尖挑起她的下巴,冷声说道:“抬起头来!”看到她的容貌,他再也按捺不住,将她揽入怀中。此时刚刚击败宿敌的他,最想征服的,便是陈友谅留下的一切——包括他的女人。 达氏既不哭也不喊,反而柔情地环住他的腰,含笑低语:“我听凭你处置。”这一句话,正中朱元璋下怀。正当他准备将她带到榻前时,达氏指尖轻滑过他的胸甲,眼神妩媚:“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朱元璋饶有兴趣地注视着这个沉稳不俗的女子。达氏缓缓说道:“只要你肯让我为陈友谅守孝三年,我什么都听你的。”换作常人,朱元璋或许早已拔刀相向,但此刻,他刚刚实现夙愿,胜券在握,自然不在意一个女人的请求。 他欣然应允:“好,我答应你!”随即又补上一句,“但今晚,你就得学会服侍新主子。”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达氏此后竟然深得朱元璋宠爱,先后为其诞下齐王朱榑和潭王朱梓。 多年后,朱梓即将就藩。1385年的那个夜晚,达氏遣退宫人,对16岁的儿子说道:“你可曾想过,你的眉眼为何与朱元璋毫无相似?”她拿出一幅画像,正是陈友谅的肖像:“这,才是你的亲生父亲。” 朱梓闻言如遭雷击,整个人瘫坐在地。他想起“父皇”的冷漠态度,愈发觉得母亲所言非虚。此后,他在长沙秘密打造兵器,甚至刻下“宁见阎王,不见贼王”的铜牌,意指朱元璋是“贼王”。但这一切并未逃过朱元璋的耳目。 1390年,潭王府被大军包围,走投无路的朱梓点火焚屋,携妻儿殉葬于火海中。噩耗传到南京,达氏放声狂笑:“朱元璋!你终究斗不过死人!你亲眼看着你的儿子造你的反,滋味如何?”这一刻,朱元璋才意识到自己所疼爱的儿子,并非自己骨血,而是达氏布下的一盘大棋。 朱元璋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唯独朱梓的死让他肝肠寸断。达氏没有用刀子刺杀他,却用亲手抚养的“儿子”完成了最彻底的复仇。 她在笑着迎接朱元璋的那一刻,便已化身复仇之刃;她亲口教儿子称呼“父皇”的时候,心中早已埋下反击的种子。即便后来朱元璋最爱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皇位落到孙子朱允炆手中,最后又被朱棣篡夺,世人早已忘记达氏的存在。《明史·诸王传》中只寥寥几字:“潭王梓,达定妃出。” 后人对达氏褒贬不一,有人称她为“蛇蝎心肠”,为报仇连亲儿子都可牺牲;也有人敬她为“刚烈无双”,用最极端的方式抗击强权。无论如何,她用十六年的隐忍,令不可一世的洪武皇帝尝尽亲情之痛。 历史中的类似故事屡见不鲜。曹操破邺,首件事就是占甄宓;唐玄宗逃难,为息众怒将杨贵妃交出;北宋灭亡,金人掳走两位皇帝的后妃公主,命运悲惨。在封建王朝中,女子往往是可以被交易、被牺牲的工具。 但达氏不同。她不屈从命运,不甘沦为战利品,而是用血与火铸就了自己的抗争。她的反击,是对父仇最直接的回应,也是对男权压迫最深刻的讽刺。最终,让那些看不起女子的帝王,亲身品尝了女人复仇的代价。 达氏的故事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小看一个被逼到绝境的女子。她们的反击,往往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只是宽容,更是警醒。

0 阅读:271

猜你喜欢

旧梦谈史

旧梦谈史

遇到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