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8岁八路军小战士宋岭,在遭到日机突袭时,抬手开了一枪,不料却创造了我军的一个奇迹。
宋岭1925年出生在山东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家里穷,住的是土坯房,房后就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小时候,玩具没见过几个,他最爱摆弄父亲的土枪。村里人常看见他背着枪,跑去田里瞄鸟打兔子,枪法准得让人咋舌,一只麻雀在树梢上扑腾,他一抬手就能打下来。乡亲们都说,这小子天生是个打猎的好手,家里常靠他打的野味加餐。1937年,日军入侵,宋岭的家乡没逃过一劫,村庄被烧,亲人被杀,12岁的他亲眼看到家园变成废墟。从那刻起,他心里埋下了报仇的种子。 17岁那年,宋岭下定决心,背着包袱,走了几十里路,找到八路军报名参军。入伍时,他拍着胸脯跟连长说,自己的枪法从不落空,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都能打中。连长半信半疑,试了他几次,果然名不虚传。八路军那时候物资紧缺,新兵能分到把刀就不错了,枪更是稀罕货。可宋岭凭本事,硬是分到了一把缴来的日式“三八式”步枪。这枪在当时可是宝贝,他每天擦得锃亮,睡觉都搂着枪,生怕弄丢了。他还抓紧时间练射击,瞄准树上的叶子,力求每一发子弹都派上用场。战场上,他没让连长失望,多次用精准的枪法干掉日军,成了连队里的尖子兵。
1943年9月的一个早上,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根据地刚迎来新的一天。宋岭和战友们正吃早饭,粗瓷碗里的玉米粥还冒着热气。突然,哨兵吹响警报,敌机来了!战士们立马丢下饭碗,抓起武器,冲到村外山坡隐蔽。宋岭选了块草丛,仰面躺下,盯着天空。四架日军飞机从远处飞来,引擎轰鸣震得人耳朵发麻。它们冲着村庄俯冲,投下炸弹,爆炸声接连不断,村庄瞬间被浓烟吞没。炸完村庄,敌机还不走,开始绕着山坡低飞,机枪扫射,寻找地面目标。 宋岭躲在草丛里,眼看着一架敌机飞得特别低,机翼上的红日标志刺眼得很。那架飞机像是故意挑衅,反复在山坡附近盘旋,飞得慢,离地面近得吓人。宋岭攥紧步枪,手指摩挲着扳机。他注意到敌机驾驶舱的玻璃闪着光,飞行员的头盔都看得清楚。连长之前千叮咛万嘱咐,隐蔽是第一位,开枪可能暴露全连位置。可这架敌机飞得太近,机会就在眼前。宋岭不再犹豫,半蹲起身,端起步枪,枪口对准驾驶舱。他屏住呼吸,扣动扳机,一声枪响,子弹直奔目标。敌机猛地一抖,歪斜着坠向山脚,轰隆一声炸成火球,浓烟冲天。其他敌机见状,慌忙拉高飞走。
这惊人的一枪,成了八路军中的传奇。宋岭用一把步枪打下日军飞机,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根据地。战士们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传颂这事,连长亲自给宋岭挂上奖章,表彰他在危急时刻的果敢。日军飞机的嚣张气焰被狠狠压下去,八路军的士气却被点燃了。训练场上,战士们练得更起劲,枪声此起彼伏,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像宋岭一样给敌人点颜色看看。宋岭自己也没闲着,继续上战场,带着小队伏击日军,枪法依然百发百中,战功越攒越多。 抗战胜利后,宋岭选择回乡,山东的村庄已经重建,麦田又恢复了生机。他放下步枪,拿起农具,和乡亲们一起修房子、种庄稼,过上了平静的日子。晚年,他常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给孩子们讲抗战的事,手里比划着当年的动作,眼睛里满是回忆。他从不夸耀自己的战功,只说那时候大家都在拼命,只为守住这片土地。1970年代,宋岭在故乡去世,留下了一个普通战士创造奇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