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短视频,看到一档关于中国古代发明的科普内容,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说实话,很多咱们今天觉得牛逼的现代玩意儿,几千年前咱老祖宗那会儿就整出来了。今天就跟你唠唠,咱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第一”,一个比一个绝。
先说材料这块,真没想到那会儿的科技已经这么妖了。比如战国时期的青铜剑,上面刻的“鸟篆铭文”一做X光检测,发现自带记忆合金属性,能自动恢复原形,搞精度都能追上现在的镍钛合金了,巴适!还有明代用来造家具、宫殿的金丝楠木,检测一下,抗压能力竟然能打败现代很多复合材料,硬是能扛事儿。 再来看看咱们祖先在医学上的骚操作。大家都听过华佗吧,麻沸散这玩意儿,现代拿出来按药理研究,一点不比现在的麻醉剂差多少,难怪以前人动手术一点都不怕痛。这还没完,清朝有本《温热论》,里面的防疫办法,拿到现代模型一试,传染率直接降一大截,比咱现在很多防控措施还顶用。 说到工程,真心服。听说秦始皇陵的地下排水,三维扫描后发现,那精度高得离谱,都接近咱现在修隧道的水准了。那会儿人家想办法贮存粮食,隋朝发明的“含嘉仓”,用地下窖藏,恒温保鲜,算下来比现代冷库还节能,完全是省钱小能手。 文明碰撞方面,宋朝有买海上货物险的玩意儿,规定写得比现在保险还清楚,货丢了谁赔,风险一点不糊涂。还有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漆器,表面涂层防住蛀虫的能力是现在涂层的三倍,这技术,服气!汉朝还有种铜卡尺,精度能细到0.1毫米,手工测量界的天花板。纺织领域,元朝掌握的“辑线”技术,纤维密度厚实结实,拿显微镜一看,比现在的布料还密一倍,怪不得古装剧里的衣服那么有型。 这些东西不是说老掉牙。现在很多咱们用的科技,其实都在拿大古人的法子做创新。记忆合金用在空间站,粮仓照“含嘉仓”模式建更节能,纺织厂也开始借鉴元代的老手艺。研究发现,中华文明一直是“发现问题—想新招—整合成体系”,而且还特别讲究自然和谐。现代搞可持续发展,正好用得上祖宗给咱铺的路。 你看,咱这片土地上的聪明劲儿,几千年没断过,反而越活越有头脑。其实现代很多难题,回头去翻翻自家老黄历,指不定就有灵感。不得不感叹一句:还是老祖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