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台上,一张年轻稚嫩的面庞,却肩扛中将军衔,着实令人惊叹,不禁让人感叹,时势造就了英雄啊!这位将军便是“万岁军”38军政委刘西元 ,彼时的他眉清目朗,带着娃娃相,很难想象他经历过怎样的枪林弹雨。
此刻的他气质儒雅如书生,唯有眼底沉淀的硝烟痕迹,无声诉说着从江西学徒到“万岁军”政委的烈火征程。
这还得从1930年深秋说起,那时候炮火撕裂吉安城垣。
而13岁的布店学徒刘西元挤在街角,目睹了一支截然不同的军队,红军战士帽徽红星灼灼,不掠商铺分毫,反将米粮分给饥民。
当苏维埃政府的红旗插上城楼,少年胸腔热血奔涌,扔下量衣尺挤进报名队列。
招兵干部见他瘦小,欲拒入少年先锋队,他却攥拳立誓,我能扛枪送信,死了也不回头!
就这样这年冬天,他随军撤离故乡,再归来已是十八年后。
长征淬炼出他超龄的坚韧。
过草地时,身背电台电池的他陷入沼泽,老兵舍命拽出他,但是自己却被泥浆吞没,唯剩一只高举步枪的手刺破草甸。
刘西元含泪拽出那杆刻满征途地名的步枪,从此枪不离身,因为那是牺牲战友托付的使命。
在抗日前线,他的稚气也逐渐褪为铁骨。
在1937年平型关伏击战中,22岁的刘西元任八路军115师686团3营教导员。
日军辎重队入瓮时,他率部扑向公路白刃搏杀。
当日军疯狂反扑老爷庙制高点,营长邓克明负伤倒地,他嘶吼着带兵冲锋,以血肉之躯抵住日军六次猛攻。
阵前重机枪枪管烧红,战士中弹跌落山崖,他抓起弹药箱填弹,死守至最后一刻。
此役歼敌千余,击毁军车百辆,撕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谎言。
在八年后他化名“刘东元”赴东北,他也迎来更凶险的暗战。
在1946年除夕夜,通化城内万人暴乱骤起,国民党特务裹挟日军战俘,挥战刀斧头冲击民主政权。
时任通化支队司令的刘西元临危分兵,将守军化整为零巷战。
血战两小时毙俘敌近4000人,天明时街头凝结的血冰厚达寸余。
此役震动东瀛,多年后访日时,竟有遣返日俘追问,那位通化司令刘东元,可是阁下兄弟?他淡然一笑,那是我的化名。
还有就是在1950年深冬,鸭绿江风雪怒号。
已是38军政委的刘西元与军长梁兴初率部入朝,却首战受挫。
因误判敌情贻误战机,遭到彭老总怒斥,什么虎军?我看是鼠军!
军党委会上众将垂首,他霍然站起揽责,仗没打好,我政委首当其咎!下次必打出38军的魂!
就在二十天后,雪耻之战在德川打响。
零下30℃的寒夜,他随尖刀连潜行雪原,棉裤冻成冰壳。
当总攻号响时,他跃身冲锋却因腿冻僵栽进雪窝,咬牙撑枪再起,嘶声震野,跟紧红旗!
此役38军穿插三所里,血战松骨峰,毙俘敌11000余人,缴获火炮389门。
当捷报传至指挥部,彭老总挥毫添上三十八军万岁!从此以后万岁军威震寰宇。
次年春,主席在中南海紧握他双手四小时,你们打了个蛮好的仗!名气可大啦!
他指尖抚过军装补丁,想起雪山上分给伤员的最后半块饼干,低声应道,战士嚼草根守阵地,只为身后祖国爹娘能安睡。
授衔台上,周总理力排众议,刘西元把思想工作扎进战壕里,这样的政委比枪杆子更硬!
他的成长和战绩那都是有目共睹的,这将星他受之无愧。
因此他也成为开国将星中最年轻中将。,足见其实力
将星佩肩时,他眼前闪过吉安城头那面红旗、草地中托枪的手、通化晨雾里的血冰、朝鲜雪原上的冲锋号。
三十八载戎马,他始终是那个为尊严揭竿而起的学徒少年。
2003年夏,将军魂归金陵。遗物中那杆长征步枪静静陈列,枪托刻痕已磨得温润。
从瑞金到平壤,从青涩学徒到铁血儒将,他用一生诠释,真正的“万岁”,从来不是军功赫赫,而是赤子之心永不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