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韩信死后、再不食五谷的张良,听闻刘邦驾崩立刻向吕后辞行。吕后端来饭菜,哭着说道:“若无先生,盈儿早非太子。如今天下已定,人生如白驹过隙,先生何苦为难自己呢”?张良无奈,只得吃下饭菜,随后与赤松子云游而去。
韩信死后,张良彻底停食五谷。史书上称他“辟谷”,意即不再进食粗人间食物,仅靠呼吸水露维生。多年闭户不出,专为修道养性。听闻刘邦驾崩,他立刻前往宫中,申请与吕后辞行。吕后含泪端下一盘饭菜,说那句令人动容的话:“若无先生,盈儿早非太子。如今天下既定,人生如白驹过隙,先生何苦如此为难自己。
画面转入宫廷深院。天色微明,张良面色苍白。他在堂下静静听完吕后几句告诫,接过勺子,尝了一口温饭。那一刻,一切决绝与留恋交错。
他明白权力核心背后的孤立与危险,也清楚吕后对他的倚重。凭他说,无不感怀。他吞咽下那口饭,不再拒绝。那个简单动作,标志着他愿意继续留在京城,继续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
随后,他与赤松子云游四方成为传说。赤松子在道家典籍中是得道仙人。张良后来远去,从权谋世界中退隐,交付世俗以平静。世人多将此解读为他功成身退,也有人说那是他智慧与谨慎的结合——既不留恋权势,也谨慎避开吕氏集团逐渐强化的倾轧势力。吕后此言“一生如白驹过隙”的那碗饭,其中含义颇深。
那顿饭,场景沉重。吕后坐镇朝堂,内有人畏惧其权势,但她仍泪眼挽留。张良依旧平静,面容没有显著震动。贤臣之态终于现于历史画卷中:一边是深宫权谋,一边是老臣辞官。
背景是皇室更替后朝局渐稳,而前者权力愈发集中。张良保全自身,也保住了子孙家族将来平稳传承的可能。他选择吃下那碗饭,不仅仅是为了救命,更是一种妥协——接受继续参与,而不是息交往事。
刘邦驾崩后,汉初政局进入吕后称制阶段。吕后坐稳朝中局势,封吕氏亲族为王列侯,扩大家族势力。张良此时留在京中,成吕后倚重的元老之一。
对吕后而言,他是保住太子刘盈的最大倚靠;对朝臣而言,他是唯一能够平衡吕氏权力的人选之一。吕后几次挽留,他都泰然应对,继续以留侯身份待在宫中,却未插手重大政事。
年复一年,权势与纵横的宫廷斗争持续上演。他闭户修行日久,身体渐弱,求游四方变成现实。虽人称“辞官”,但事实上他从事的是自保之道:不食五谷,不争功名,不染权势。赤松子云游成他晚年压轴的象征。他从未重新亮相政坛,历史给他颁布的谥号是“文成侯”,意味着文治武略兼备,功成身退。
他逝世于前186年,留侯府随后礼让刘盈太子顺利继承。张良之子张辟彊仍被封侯,他家族因张良不涉权谋、不争位而保全,被后代称道。吕后权倾天下阶段,张良留在宫中但不参与朝政,保全自身,又为刘氏集团提供稳定支撑。其选择“听令却不发动”,形成令古今侧目的人物姿态。
历史眼光回看张良这一退隐决定,多数观点认为正是这一决定避免功臣群殴权争。他功高震主,若继续深涉政事,极可能遭吕氏清算,但他选择辟谷隐退,于空谷幽深中隐匿锋芒。
朝廷中刘盈稳固继位,吕后称制结束时,他早已淡出舞台。其子孙两千年不问兵权,家族平安传承,是支持此选择的现实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