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陕西一男子趁妻子下地劳动时,把自家84只羊、1头骡子悄悄赶走。妻子、

小说红楼 2025-07-27 00:09:21

1984年,陕西一男子趁妻子下地劳动时,把自家84只羊、1头骡子悄悄赶走。妻子、女儿哭喊着苦苦哀求:“这可是咱全家的命根子啊!”   1984 年的陕西定边县海子梁乡的黄土地上,李润珍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远远就看见自家羊圈的门敞开着,她疯了似的往家跑,84 只羊一只没剩,连那头帮着拉车耕地的老骡子也没了踪影。   “光银!石光银你给我出来!你把羊和骡子弄哪儿去了?” 李润珍冲上前抓住丈夫的胳膊,指甲几乎要嵌进他的肉里,“那是咱家全部家当啊!娃明年的学费、开春的种子钱,全指望它们了!”   石光银喉结滚动了两下,掰开妻子的手,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清晰:“卖了。”   “卖了?” 李润珍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瘫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嚎啕大哭,“你疯了?那是咱全家的命根子啊!你卖了钱要干啥?”   “治沙。” 石光银蹲下身,望着妻子布满泪痕的脸,“海子梁这沙子,不能再这么欺负人了。咱爹当年就是被沙埋了半间房,才逼着咱搬到塬上的。我要把那片沙窝子变成林地,让娃娃们以后能踩着实土过日子。”   可治沙需要钱,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这笔钱无疑是天文数字。   石光银琢磨了好几年,直到 1984 年政策松动,允许承包荒地,他才终于等到机会。那天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身边熟睡的妻子和女儿,心里做了个惊人的决定 —— 卖掉家里所有牲口。   卖牲口的钱加上凑的钱,一共是八千多块。在 1984 年,这可是一笔巨款。石光银找到村里的栓柱、建国等六个相熟的人,在自家土炕上摆了一桌简单的酒菜。   “我想治沙,承包那片荒沙地。” 石光银端起粗瓷碗,“你们要是信我,就跟我干。成了,大家都有好日子过;败了,我石光银赔。”   栓柱啃了口馍,皱着眉:“光银,那沙子可不是好惹的。我爹当年种的树,一场风就全没了。”   “不一样。” 石光银放下碗,“我去县里问过,人家说沙柳、杨树耐旱,能在沙地里活。咱就种这个,不信治不了它。”   建国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看不清表情:“要干,就得豁出去。我家那几亩地,早就被沙子埋得差不多了,不干也是等死。”   就这样,七人小组成了。他们在承包的三千多亩荒地上插了块木牌,上面写着 “治沙队” 三个歪歪扭扭的字。石光银站在木牌前,望着远处起伏的沙丘,心里默念:“沙子,咱走着瞧。”   治沙的日子,比想象中难得多。第一天去沙地种树,七个人扛着树苗,踩着没过脚踝的沙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太阳像个火球,烤得人头晕眼花,沙子烫得能烙饼。   七个人埋头苦干,到了傍晚,才种了不到一百棵树苗。可第二天一早去看,昨晚种的树苗被风沙吹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   接下来的日子,治沙队每天天不亮就上工,尝试了很多办法,他们发明了 “障蔽造林法”,用麦草在沙地上扎成方格,挡住流沙,再在方格里种树。   可麦草需要钱买,队里的钱很快就见了底。 石光银回到家,翻箱倒柜,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   李润珍看着空荡荡的屋子,终于忍不住爆发了:“石光银!你还要不要这个家了?为了那破沙子,你把家都败光了!”   “润珍,再等等,再给我点时间。” 石光银疲惫地坐在炕沿上,“等树活了,沙子治住了,咱的日子就好了。”   李润珍哭着,“你看看娃,整天跟着你吃糠咽菜,学校要的学费都凑不齐。我不管,你要是再干这傻事,我就带着娃走!”   她嘴上说着不乐意,心里却早已默许了丈夫的做法,由着他去干。   困难接踵而至。1985 年春天,一场罕见的沙尘暴持续了三天三夜。等风停了,治沙队跑到沙地一看,心都凉了 —— 刚种的树苗被埋了一大半,扎的麦草方格也被吹得七零八落。   “完了,全完了。” 建国一屁股坐在沙地上,抱着头哭了起来。   石光银望着被黄沙覆盖的林地,突然笑了:“你们看,它还活着!只要根还在,就有希望!”   李润珍也加入了进来。她白天帮着做饭、送水,晚上和大家一起种树。有一次,她在扎麦草方格时,被沙砾划破了手,鲜血直流。石光银赶紧拿出布条给她包扎,心疼地说:“你回去吧,这里有我们呢。”   李润珍甩开他的手:“我不回去。要干,咱一起干。谁让我嫁了你这么个一根筋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治沙队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希望,加入到治沙的行列中。他们在沙地里种上了沙柳、杨树、柠条,还种上了甘草、苜蓿等经济作物,既能固沙,又能带来收入。 可困难并没有就此消失。1991 年,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海子梁,洪水冲毁了刚种好的林地,冲走了不少树苗。石光银带领大家冒雨抢救,好多人都淋得感冒发烧。   大家想要放弃,他就给大家鼓劲。一年又一年。曾经的荒沙地,渐渐有了绿色。   2000 年春天,石光银在林子里巡查时,突然发现了一只野兔。他激动地喊来大家:“快看!有野兔!咱这沙地,真的活了!”   随着环境的改善,曾经搬走的村民陆续搬了回来。他们在林子里种庄稼、养牛羊,日子越过越红火。   石光银还成立了治沙公司,带领村民发展生态农业,让大家都富了起来。   如今的毛乌素沙漠,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25 万多亩沙地变成了绿洲,林草覆盖率达到了 80% 以上。  

0 阅读:2372

评论列表

Achilles

Achilles

42
2025-07-27 00:54

向英雄致敬!

人老话多

人老话多

14
2025-07-27 10:01

平凡的人干了件不平凡的事,感天动地

淡然

淡然

9
2025-07-27 10:13

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民族脊梁!点赞!

黑虎泉

黑虎泉

8
2025-07-27 10:48

太伟大了

黑虎泉

黑虎泉

6
2025-07-27 10:48

致敬

三无农民

三无农民

5
2025-07-27 16:53

真英雄!!

我想我是海

我想我是海

3
2025-07-27 10:26

太伟大了。现在就应该让他们吃好一点,挣点钱了

郭秀玲

郭秀玲

3
2025-07-27 13:42

伟大的冶沙人

永远

永远

3
2025-07-27 18:40

向这些平凡的治沙人致敬!向他们学习。[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93xxx25

用户93xxx25

1
2025-07-27 10:07

伟大

用户14xxx43

用户14xxx43

1
2025-07-27 09:44

治沙英雄石光银

深巷孤灯

深巷孤灯

1
2025-07-27 10:13

贵在坚持,勿忘初心!

用户10xxx12

用户10xxx12

2025-07-27 15:59

中国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这样,全靠这种治沙人的精神。有治沙精神的人,都算民族脊梁。

猜你喜欢

小说红楼

小说红楼

喜欢红楼梦,愿意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