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徐悲鸿提出离婚,蒋碧薇说可以,但我要你100幅画作,40幅收藏画,100万现金,还有两个子女以后每月2万的生活费。 "离婚可以,但必须满足我的条件!"1944年,蒋碧薇面对丈夫徐悲鸿提出的离婚要求,开出了一个震惊艺术界的天价条件。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2000两黄金的价值,足以买下整条街的房产。 而更令人唏嘘的是,这对曾经私奔出国的神仙眷侣,最终竟以这样精于算计的方式,结束了他们28年的爱恨纠缠。 1917年,22岁的蒋碧薇还是苏州名门蒋家的掌上明珠。当她第一次见到来蒋家做客的年轻画家徐悲鸿时,这位梳着两条乌黑辫子、穿着精致旗袍的千金小姐,正被父母安排与查家公子订婚。徐悲鸿当时只是个默默无闻的穷画师,却用一幅即兴创作的素描打动了少女的心。 "我宁愿跟着你吃糠咽菜,也不要嫁入豪门当少奶奶!"在得知父母已为自己准备好丰厚嫁妆后,18岁的蒋碧薇做出惊世之举:留下"遗书",实则与徐悲鸿私奔日本。 这个浪漫的开端,却埋下了日后悲剧的伏笔:蒋父气得登报声明与女儿断绝关系,而私奔时蒋碧薇连一件换洗衣物都没带,只能穿着徐悲鸿的男装艰难度日。 在巴黎留学期间,这对年轻夫妇挤在狭小的阁楼里,靠徐悲鸿为人画像维持生计。他为妻子创作了《琴课》《箫声》等传世之作,画中抚琴的东方女子温婉动人。 转折发生在1930年。徐悲鸿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时,爱上了19岁的学生孙多慈。最令蒋碧薇崩溃的是,徐悲鸿竟在《中央日报》刊登启事:"鄙人与蒋碧薇女士久已脱离同居关系。"这句话彻底否定了他们13年的婚姻,将原配夫人降格为"同居女友"。 1944年的离婚谈判,堪称民国最精明的财产分割案例。"这些画是我应得的青春补偿。"蒋碧薇冷静说道,她特意要求徐悲鸿在每幅画上题写"为碧薇夫人所作",确保其真伪与价值。更精明的是,她要求现金分期支付,以防通货膨胀。 这场谈判持续数月,最终徐悲鸿不得不变卖藏书、日夜作画才凑足条件。 离婚后的蒋碧薇移居台湾,靠着前夫的画作过着优渥生活。而晚年的徐悲鸿,则疾病缠身。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53年徐悲鸿临终前想见儿女最后一面,蒋碧薇却以"抚养费未付清"为由拒绝。 这对怨偶的故事,最终以艺术的形式获得永恒。蒋碧薇晚年出版的《我与悲鸿》成为研究徐悲鸿的重要史料,而她珍藏的那些画作,如今分散在世界各大博物馆。 没有蒋碧薇的苛刻条件,或许就不会有徐悲鸿晚年那些呕心沥血的杰作。这段充满算计的婚姻,意外地为中国艺术史保留了大量珍贵作品。 而蒋碧薇那句"我要你永远记得,你的画有多值钱",或许是对这位艺术大师最残酷的报复。 信息来源: 学习教育网|徐悲鸿出轨女学生,妻子愤怒要离婚:钱100万,画100幅,孩子归我 文|知又 编辑|南风意史
找婚介肯定不行,得烧香拜佛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