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梅贻琦不顾学生们的苦苦挽留,毅然南渡,临走前,他说道:“我若留在大陆

云隐幽谷觅仙踪 2025-07-25 23:26:05

1949年,梅贻琦不顾学生们的苦苦挽留,毅然南渡,临走前,他说道:“我若留在大陆,就保护不了清华基金了。”5年后,梅贻琦儿子梅祖彦独自回国。而梅贻琦则前往海峡对岸创办新竹清华大学。 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开会时一言不发,发言时也是慢条斯理,字斟句酌,半天说不上几句。 可清华大学那一帮桀骜的学生和学术脾气重的教授,就是服他。 这人名字叫梅贻琦,一辈子说话不多,事却做得牢靠,死了那么多年了,两岸的清华人还念着他。 1889年,天津城里一个普通人家诞下这个孩子。 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是秀才出身,后来沦落到盐店做职员,再后来连这份营生也丢了。 全靠母亲和他一起咬牙过日子,那时候他就知道,靠别人是不行的,只能靠读书。 家里没钱,他就背书自学,连四书五经都能倒背如流。他不怎么参加街坊的玩耍,说起话来也腼腆,可谁要是考他书,他准接得上。 靠着自己的脑子,他赶上了庚子赔款的那拨好机会,被选上出国留学。 那时候的留美学生可不像现在,去了美国先得自学英文,还得自己找实验室打工凑生活费。 他在伍斯特理工学电机工程,读书吃苦都不在话下。临了还加入了Sigma Xi,那可是美国学术界的荣誉社团,别看他人不显眼,成绩从来都是拔尖的。 1915年,学成归来。 他没去实业界,没进洋行,而是选择了教书,当时的清华学堂正扩招教师,梅贻琦就成了物理课的讲师。 他身边那个女孩韩咏华,从小一起长大的,两家是世交。 他们感情稳稳当当,订婚时身边人还有点不放心,说梅贻琦这人不爱说话,韩咏华却一笑了之:“说多少算多少。”她知道这人不多话,但心里敞亮,是个能过日子的。 婚后两口子住在清华园里,日子虽然清苦,但也安稳。 韩咏华旁听课,学外语,梅贻琦专心备课,写教材。 两个人踏实认真,没什么浪漫,却像一对老学究那样过日子,一本书一盏灯,便是一整夜。 1931年清华校长一职轮番更换,没人能服众。 罗家伦试图推行军事化,结果惹得众怒,被学生围在角落大喊要辞职。 之后又来了乔万选,刚进礼堂没多久就落荒而逃,连“我这辈子不当清华校长了!”都说出来了。 到了梅贻琦接任的时候,没有仪式,没有讲话,他只说了一句话:“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话不响,却沉,那一刻,学生安静了,教授们也点头了。 没人再闹事,因为他们看出来,这位新校长,不是来做样子的,是来真干的。 梅贻琦当校长以后,没有半点官架子。 他开会从不高声讲话,喜欢听老师们的意见,常挂在嘴边的是“吾从众”。 他在清华最有名的外号就是“寡言君子”,师生们打趣他,说他讲话像谜语,写公文比作诗还难懂。 他提拔华罗庚那事儿,后来成了清华的一段佳话。 华罗庚出身寒微,只读到初中,在小学当教员,写点数学文章,自己琢磨函数。 别的大学看不上他,觉得没学历不正经。 梅贻琦却不这么看,先是破格让他进校,再破格让他任教,后来干脆送他去剑桥深造,回来又提为教授。 三次破格,破的是制度,保的是人才。 梅贻琦从不在意你出身多光鲜,只看你是不是个干实事的人,他常说,大学要有精神,而精神是靠人撑起来的。 抗战爆发后,北大、南开、清华三校被迫合组为西南联大,迁到昆明。那时候战火纷飞,粮食紧张,教室是木棚,实验室就是几根电线加几个瓶子。 老师讲课常常一边擦汗一边喝凉水,学生用破凳子听讲,还要轮流用书。 梅贻琦一家住在昆明的一个破巷子里,一顿饭是白米拌辣椒已经算得上“加餐”了。家里没钱,韩咏华只好拿出孩子穿不下的衣服去街上摆摊,挣几块钱接待来访的客人。 有人笑他堂堂校长老婆居然摆地摊,他一点不在意。 他常年省吃俭用,把能省的钱全花在学校上。 粮食短缺,他四处找米,没有课桌椅,他干脆拉上老师一起锯木板。 联大经费紧张,他退掉飞机票,改乘邮政车,结果车坏在半路,半夜转车才赶上会议。 他不是清高的人,也不是什么苦行僧,他就是把大学当家,把学生当孩子。有人说清华像他盖的房子,他说不对,“清华像我养的树”。 1946年抗战胜利,清华迁回北平。 可刚安稳没几年,局势又紧张起来。到了1948年,北平即将解放,许多知识分子开始考虑是走还是留。 梅贻琦当时已经是校长多年,清华上下都盼他留下。 学生天天去劝,教授轮流拜访,他却只说了一句:“我若不走,清华基金就保不住了。” 清华基金,是从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时设立的专款,一直用于学校运营、资助学子,是清华的命根子。 局势一变,没人能保证这笔钱还能继续被善用。 梅贻琦权衡再三,做了一个冷静却沉重的决定——他要走。他离开北平那天,没人送行,连封告别信都没留。 先是到香港,后转美国,成立清华文化顾问委员会,管理清华基金。 1955年,局势稍定,他开始在台湾新竹筹建新的清华大学。 他凭借清华基金的利息,一点点建起新的讲堂、新的实验室,把“清华”的骨头重新搭起来。 1962年,他在台北台大医院病逝,终年七十三岁

0 阅读:152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16

用户18xxx16

2
2025-07-26 01:06

民国余孽

云隐幽谷觅仙踪

云隐幽谷觅仙踪

云隐幽谷觅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