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改口了,从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变成了:台湾有事大家自求多福。 其实,日本这种低调转向不是突然的。2022年,安倍晋三遇刺事件震动了整个东亚。 彼时安倍话语不离台海,外界总以为日本和台湾像哥们,但他的意外离世让日本政界变得保守起来。 没多久,原本看似坚定的“日台命运共同体”,也开始露出了裂痕。安倍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还是延续日美同盟,但日本始终没跳出宪法框框,无法承诺实际的安全支援。 日本政府制定的撤离计划,主要保护的是西南岛屿居民,确保真有事能有退路。可相对台湾的日企和普通人,政府就只给了冷冰冰一句提醒,“想回家只能自己想办法”。 不少在台企业负责人听完后,已经开始悄悄考虑别的办法,部分干脆减少投资,直接转场到更安全的东南亚市场。 说到底,日本受制于和平宪法,一直不敢轻易出手。再加上中美角力下,中国的军事威胁越来越大,日本必须小心行事。 国内“日本人优先”口号抬头,政治家的日子也不好过,谁也不敢为台湾冒险,谁都想先顾好家门口。 台湾一方面依赖日本,另一方面也明白日本的局限。赖清德上任后,日台之间的生意和交流不断,但合作基本都止步于经济层面。 去年日本经济安全大臣到台湾谈发展,说到底就是钱的事儿,军队或者安全援助半点没松口。台湾人心里明白,日本再怎么帮,也就做到这一步。 而且美国和澳大利亚不断催日本明确台海态度,日本则保持低调,哪怕导弹部队在西南防线紧张布署,也只是为了自保。 日本的算盘很精,不想为台湾硬扛风险,也不愿公开和中国撕破脸。 这一系列政策转变,既有国际大局的考虑,也和日本国内的现实分不开。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经济压力大,动不动对外冒险得不到社会支持。 安倍生前站台的口号,最后就成了纸上的话,谁都清楚喊起来容易,真动手前要算细账。现在,外交政策多了几分实用主义,对台湾的帮扶回到了务实的模样。 对台湾来说,日本的变化不容易接受,但毕竟现实摆在那里,再多感情说到底也要看利益。日企减少投资,台北负责外资的相关部门比任何人都紧张。 台湾社会心里明白,同一个世界,不是同一个命运。再怎么交流和互动,日本和台湾都还是各走各的路。那些还想着日本能伸手相助的人,现在也不得不重新打起了算盘。 说到底,日本对台海问题的态度,正在从激情转向冷静。这种变化,让人既心疼又不得不承认现实。 眼下台海局势愈发紧张,各方都在为自己的算盘忙碌,没人会轻易把自己搭进去。 日本放下“同舟共济”的旗号,开始为自己兜底,这不只是政策调整,更是在大国角力和地缘压力下,小国或者边缘区域不得不现实自保的逻辑。
日本改口了,从“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变成了:台湾有事大家自求多福。 其实
古木过去
2025-07-25 10:12: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