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陕西咸阳,一名男子下乡安空调,一进门男主人又递烟,又是啤酒又是功能饮料。男子忙碌了一上午,安装调试完毕后打算离开,女主人拦住了他,不让他走。
事情从他一脚踏进客户家门时就开始了。男主人热情地迎上来,先是递烟,紧接着啤酒、功能饮料便一股脑地摆上了桌。这阵仗,比招待自家亲戚还要隆重,让这位见过不少世面的师傅一时竟有些手足无措。他只好埋头干活,而这份实在的关怀也始终伴随着他。
忙活了一上午,眼看大功告成,师傅盘算着收拾工具赶紧走人。谁知,女主人直接堵在了门口,语气不容商量:“你不能走,在我们农村不吃饭你走不了。”
他还没来得及推辞,男主人也快步上前,一把拉住他的手,二话不说就往屋里拽,先倒上满满一杯啤酒再说。师傅连连摆手,想找个借口脱身,不料男主人脸一沉,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道:“兄弟,你嫌菜孬了是不是?”
这一问,彻底断了师傅的退路。他哭笑不得,只好乖乖坐下。没一会儿,厨房里传来女主人麻利的炒菜声,而男主人则陪着他拉家常。饭菜很快上桌,鸡鸭鱼肉摆得满满当当,旁边还有刚从地里摘下的黄瓜西红柿,足有十几个菜。
席间,夫妻俩一个劝酒夹菜,一个添饭倒茶,轮番上阵,气氛热络得让他都有些不好意思,嘴里直说“下次还来”。
等到空调彻底安装调试完毕,师傅以为总算可以告辞了。可女主人又一次拦住了他,这回手里捧着自家地里摘的水果,甚至连刚拆封的香烟也硬塞过来好几包,坚持不让他空手离开。
这哪里是客户答谢,分明是自家亲人远行前的叮嘱和塞满的行囊。这份沉甸甸的情义,让师傅心头涌起一股久违的暖流。
这份热情,在师傅看来,几乎有些“不设防”。在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似乎总有一道无形的边界。客户递来一瓶水,是礼貌;为你点份外卖,是周到。这些都很好,却都清晰地停留在“服务与被服务”的框架内,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
可是在乡下,这套逻辑有时行不通。这里的价值准则朴素得近乎执拗:你顶着大太阳为我干活,是看得起我,那我便要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来回报你。这无关交易,而关乎一种最基本的情义和脸面。
他们不怕多花点力气,也不怕麻烦自己,只要你进了这道门,就该被当作最尊贵的客人对待。这种不计成本、不怕麻烦的热情,在追求效率的今天,或许显得有些“笨拙”,甚至“多此一举”。
也正是这份不加掩饰的真诚,恰恰击中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层层包裹的现代社会关系之外,人与人之间,原来还可以有这样一种滚烫的、不求回报的连接。这种力量,花多少钱也买不来,却像冬日里的阳光,足以温暖一颗疲惫的心。
现在城市里面装修,能给瓶水喝就不错了,别说点外卖做饭了,像弄农村这样热情讲究的倒是很少见,现在大城市的人情是越来越淡,很多人都生活在这样的快节奏生活里,别说交流了,现在很多都不知道邻居是谁,反观农村,人情味倒是足足的,这真是你给我一分,我还你十分的生动诠释。
信源:河南都市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