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是不想来中国的,可架不住欧盟经济快扛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来装笑脸。 欧盟经济现在的状况,就是内部产业空心化积重难返,外部又被中国捏住了关键产业的命门。 根据欧盟委员会2025年春季报告,欧盟GDP增长率从1.5%下调到1.1%,德国作为经济引擎甚至出现零增长。 要命的是,欧盟28国在对华政策上各怀鬼胎:西班牙、匈牙利拼命拉拢中国车企建厂,法国、意大利却叫嚷着“反补贴调查”,结果本土高端电动车价格比中国同类产品高35%还卖不动。 这种内耗直接导致欧盟在新能源竞争中被中国远远甩在身后——中国掌握全球65%的电池级锂盐精炼产能,而欧盟想绕开中国另起炉灶,成本直接增加18%以上。 冯德莱恩的个人处境更有意思。她在G7峰会上举着稀土磁铁控诉中国“资源化武器”,转头就被现实打脸:德国汽车流水线因稀土短缺停工,法国航空零件厂断供,瑞典风电项目停滞,损失超过百亿欧元。 欧盟原本指望澳洲和非洲的稀土项目,结果德澳合资工厂投产延期,非洲项目还在勘探阶段,根本解不了燃眉之急。 这种情况下,冯德莱恩只能取消原定的210亿欧元对美关税报复,改口称“倾向于谈判”,被媒体嘲讽为“向美国下跪”。 冯德莱恩的对华政策同样充满矛盾。她一方面在欧洲议会大谈“去风险”,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欧盟不愿与中国脱钩”。 这种分裂在技术领域尤为明显:中国更新《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把五项核心提锂技术列入清单,直接卡住了欧盟电池产业的脖子。 欧盟想建本土电池厂?没有中国技术,即便挖出锂矿也得运到亚洲加工,成本飙升不说,还得看中国脸色。 这种情况下,冯德莱恩团队在峰会前为是否参会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缺席等于战略弃权。 另外,冯德莱恩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越来越难自圆其说。她前脚跟着美国喊“中国产能过剩”,后脚就被法国议会打脸——法国那份153页的报告直言,欧盟对华政策“过于依赖美国”,导致“战争式贸易对抗”弊大于利。 而在对美关税问题上,她的表现更是堪称“教科书级妥协”:特朗普宣布对欧盟加征30%关税后,冯德莱恩不仅推迟反制措施,还主动延长谈判窗口,被欧洲议会质疑“再次退让”。 这种在中美之间两头受气的处境,暴露了欧盟在经济实力衰退后的尴尬地位。 因此,冯德莱恩访华的本质,是欧盟用政治姿态换取经济利益的无奈之举。她在G7峰会上举着稀土磁铁表演“受害者”,却不敢提欧盟90%的稀土依赖中国;她大谈“去风险”,却对德国车企在华投资只字不提。 这种表里不一的操作,恰恰说明欧盟所谓的“战略自主”早已被经济现实击得粉碎。当中国在稀土、电池、新能源车等领域攥紧主动权,冯德莱恩就算心里再不愿意,也得到北京来,在谈判桌上摆出一副“笑脸”。 毕竟对欧盟来说,面子没了可以再挣,产业要是垮了,可就真的回天乏术了。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冯德莱恩是不想来中国的,可架不住欧盟经济快扛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来装笑脸。 欧盟
全球秒报君
2025-07-24 01:01:3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