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在即,普京反应异常,美官员提醒32国:中国挺俄,有其它目的。
俄乌打仗的硝烟里,大家都觉得可能要打一场决定性的大仗,气氛越来越紧张。各方都在做最后的准备,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这里。
可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候,远在美国的人却突然把矛头对准了中国,连驻北约的官员都公开说要 “惩罚中国”。这种做法背后,其实藏着别的目的。
这场所谓的 “大决战”,气氛不是凭空来的,西方和乌克兰表现得特别坚决,不仅给的援助变多了,还定了很紧的时间。
美国的武器正赶紧往乌克兰运,北约也批了包括 8 套 “爱国者” 系统在内、价值 38 亿美元的武器。
英国还搞了个 “50 天行动计划”,让盟友这段时间全力帮乌克兰,想一下子把普京逼到谈判桌上,荷兰挪威加拿大这些国家也跟着表态,说要给大额军事援助。
为了这事欧洲的军工厂都紧急开工了。欧盟启动了 8000 亿欧元的 “重新武装欧洲” 计划。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和波兰合作建坦克工厂,目标是每月生产 50 辆 “豹 - 2”。
法国泰雷兹集团也按乌克兰的要求,把 “西北风” 导弹的产量提高了三倍。乌克兰自己也拼了,新防长公布了超过 1200 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征兵年龄扩大到 16 到 60 岁。
同时乌军把不多的 “海马斯” 火箭部署到苏梅东北部,想牵制俄军的补给线。可就算这么努力,乌克兰赢的希望还是不大,援助的武器迟迟到不了,前线因为伤亡太大,好多地方的防线都空了。
另一边的俄罗斯,反应有点特别。普京没像外界想的那样紧张,还是照常去各地视察,西方猜他这 是在掩盖俄军的大动作。
事实也确实如此俄罗斯正重新开起苏联时期的坦克工厂,计划一年生产 1500 辆坦克,炮弹每个月能造 25 万发,差不多是北约总和的三倍。
“天竺葵 - 2” 无人机每个月也能造 2000 架,给乌克兰的后勤造成了从没见过的压力。军事部署上,普京下令重组军区,调了 5 万多精锐部队到苏梅一带,准备用 “火墙推进” 的战术发起总攻。大决战看样子随时可能打起来。
可就在大家都盯着战场的时候,美国突然把矛头转向了中国。美国常驻北约官员惠特克公开说,现在不光要盯着普京,更要 “惩罚中国”。
他说中国支持俄罗斯,想借欧洲打仗拖住美国和盟友,让他们没空管台海这些地方。西方不少政客都信这套,他们看到美国在西太平洋的第一、第二岛链遇到了从没见过的挑战,就觉得是俄乌冲突让美国分了心。
但这些指责听起来有理,其实回避了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中国在俄乌冲突里的立场一直很明确,就是劝两边谈和。王毅外长早就说过,中国 “不是危机的制造者,更不是当事方”。中俄之间正常的生意往来,不该被瞎解读。
把中国买能源说成 “支持战争”,这是故意抹黑。再看看美国,给了乌克兰几百亿美元的武器,军火商的股价涨得厉害,这种递刀拱火的行为,和中国推动和平的努力比起来,差别太明显了。
其次美国在西太平洋遇到的麻烦,根本原因在自己身上,和俄乌冲突没多大关系。一方面,美军实力相对变弱了,造军舰的能力大不如前。
另一方面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下降,对日韩这些盟友的控制力也变弱了,韩国总统李在明明确说不会插手台海,日本也不像以前那样对美国言听计从。
说到底美国搞的那些小圈子、对抗性的印太策略本来就没人支持,失败是早晚的事,有没有俄乌战争都一样。
至于惠特克喊的 “惩罚中国”,更像是句不切实际的政治口号。且不说北约盟友愿不愿意跟着冒险,美国自己也得掂量掂量后果。
中国掌握着全球 90% 的稀土加工能力,这是美国军工厂的命根子。北约要是真敢制裁,恐怕只会害了自己,今年北约峰会上,日韩没来,德法也反对把中国写进声明,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俄乌冲突最后会怎么样还不知道,但在这场全球博弈里,北约真该好好想想,老说 “中国威胁”,到底是在维护世界和平,还是成了某些大国保住霸权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