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和中国都是特朗普关税的目标,但二者仍然无法相处】(CNN)作为唐纳德·特朗

理性闲谈天下事 2025-07-23 16:00:30

【欧盟和中国都是特朗普关税的目标,但二者仍然无法相处】

(CNN)作为唐纳德·特朗普贸易战的两个最大经济目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欧盟和中国可能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找到共同点。

但周四在北京举行的双方峰会预计将暴露出两国之间根深蒂固的摩擦和不信任,而这些摩擦和不信任正在加剧两国之间的裂痕。

此次会晤正值中美两国对美出口产品关税上调之际,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促使北京寻求加强与欧盟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关系。

但双方之间的诸多不满使得这一目标难以实现。

在峰会前夕,欧盟毫不掩饰其担忧。最近几周,欧盟官员重申了长期以来对廉价中国商品“涌入”欧洲市场的担忧,对北京方面挤压稀土供应链的举动发出警告,并谴责其在俄罗斯发动乌克兰战争之际持续为其提供支持。

北京对这些担忧进行了猛烈抨击,包括欧盟27个成员国去年提高电动汽车关税的举措,并启动了一系列贸易调查,显然是为了进行报复。

欧盟上个月宣布禁止中国公司参与超过一定价值的医疗器械公开招标后,北京方面也采取了反击措施,限制政府采购欧洲制造的设备。

周一,中国商务部严厉谴责欧盟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将两家中国银行及其他几家企业纳入最新制裁名单的决定。中国商务部称,此举将“对中欧经贸关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周二与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进行视频通话,就美国制裁措施提出严正交涉——这是外交辞令,意在正式表达严重不满。中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双方官员就中欧经贸合作及双方关切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讨论。

所有这一切都为一场充满争议的峰会埋下了伏笔。此次峰会表面上是为了庆祝两国建交 50 周年,但已经从计划的两天缩短为一天。

德国智库 MERICS 外交关系团队负责人阿比盖尔·瓦塞利尔 (Abigaël Vasselier) 在本周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应该预料到一个非常困难的时刻,而不是达成协议的时刻。”

她补充道,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美之间的摩擦:“中国对欧洲施加了影响力,与欧洲针锋相对,并将所有问题联系在一起。你几乎可以说,这看起来像是中国对欧洲使用的特朗普策略。”

特朗普的贸易战以及他与两个主要经济体的谈判也给此次峰会蒙上了一层阴影。

今年早些时候,有迹象表明,北京希望,面对美国关税威胁的共同逆境能够推动中国和欧洲走到一起。本月早些时候,北京方面对欧洲主要干邑白兰地生产商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给予了缓刑。这项调查被广泛视为对欧盟去年对其电动汽车征收高达45%关税的报复。

但冯德莱恩最近几周分别向七国集团领导人和欧洲议员发表讲话时明确表示,欧盟对北京的深切担忧尚未解决。

她在今年 6 月于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领导人会议上表示:“中国不仅将这种(稀土)准垄断地位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而且还将其作为武器,削弱关键行业的竞争对手。”冯德莱恩还呼吁七国集团采取统一行动,向北京方面施压,因为北京“向全球市场投放了大量补贴过剩产能,而其自身市场却无法吸收”。

尽管冯德莱恩长期以来一直对北京持强硬态度,但中国国内有声音认为她是在迎合美国以缓解贸易摩擦,并密切关注潜在的美欧贸易协议可能针对中国经济的迹象。

北京认为,通过提高针锋相对的关税并展示其稀土杠杆的力量,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的决定是有回报的——迫使美国两次坐到谈判桌前,并最终达成了一项贸易框架协议。

尽管摩擦依然存在——包括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华盛顿提高中国商品的关税——但北京已经取得了一些胜利,比如宣布恢复向中国销售英伟达的 H20 人工智能芯片,从而扭转了美国 4 月份的出口禁令。

与此同时,欧盟正忙于在 8 月 1 日的最后期限之前与美国达成协议,以避免高额关税,并且可能比中国同行面临更大的风险。

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驻柏林高级访问研究员诺亚·巴金表示:“最糟糕的情况是,欧洲发现自己陷入了与美国和中国的两线贸易战,而此时特朗普正向北京施压,要求达成某种浮士德式的交易。”

在这种背景下,双方观察人士认为,取得任何具体成果的可能性都很小,他们反而强调,对话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欧洲已明确表示,它无意切断与中国的关系,而是希望“重新平衡”其经济关系。去年,欧洲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超过3000亿欧元。欧洲还希望“降低”其供应链的风险,并与中国在气候变化等全球共同议题上开展合作——这可能是本周达成协议的一个领域。

但专家表示,欧洲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北京方面似乎对布鲁塞尔的核心关切无动于衷。

中国否认欧洲有关工业产能过剩导致出口激增的担忧,称其毫无根据。一家官方媒体最近表示,欧洲不需要“重新平衡贸易”,而是“需要重新调整心态”。

相反,预计北京将继续推动设定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最低价格(而非关税),并争取不受限制地进入欧洲技术和市场。即使俄罗斯加大对基辅的攻势,北京也不太可能对其亲密伙伴莫斯科的立场有任何转变的迹象。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宣称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并捍卫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同时加大对俄罗斯石油和航运商品的购买力度,西方领导人称这为俄罗斯的国防工业提供了动力。

但中国观察人士仍然认为,周四双方会谈后仍有合作的空间。

北京人民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表示:“为了解决从气候变化到人工智能以及全球冲突等挑战,欧盟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欧盟。”

他暗示,欧盟可以成为中国对抗美国摩擦的力量,并成为中国推动全球化的合作伙伴。他补充道:“如果中国和欧盟寻求合作共赢,所谓的新冷战就不会盛行。”

0 阅读:8

猜你喜欢

理性闲谈天下事

理性闲谈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