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高官将访华,中方已划下红线,中欧峰会聚焦三大矛盾 7月21日,中国外交部宣布: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在7月24日访华。中欧关系,现在用“政冷经热”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占据中国外贸总值的12.9%。像奔驰、空客、赛诺菲、飞利浦这些欧洲知名企业,今年高管纷纷来华,积极寻找商机,这充分说明中国市场对欧洲企业的重要性。但是,在政治互信方面,情况却不容乐观,持续走低。核心问题就在于欧盟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缺乏“战略自主”,导致其对华政策呈现出“对抗与合作并存”的矛盾局面。 这种矛盾性在实际表现上就是“左手做生意,右手举大棒”。一边,贸易往来频繁,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深耕;另一边,贸易摩擦不断。2024年,欧盟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多达21起,占其全球调查案件的84%。贸易领域是双方博弈的主战场,摩擦从电动汽车领域开始。欧盟以“政府补贴导致不公平竞争”为由,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3%的反补贴税,中方迅速反击,对欧盟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精准打击法国核心产业。 战火还蔓延至医疗设备领域,6月,欧盟禁止中国企业参与500万欧元以上公共采购投标,中国随即在7月6日将欧盟企业排除在4500万人民币以上的同类项目之外,这些措施直接冲击了西门子、飞利浦等欧洲医疗巨头在华业务。更具战略性的交锋在稀土领域展开,中国掌控全球80%永磁体供应,这是电动汽车和风电设备的核心材料。面对欧盟施压,中方实施选择性稀土出口管制,既保证部分企业的出口需求,又限制高端技术流出。 除了贸易领域的摩擦,欧盟的一些其他举动也给中欧关系带来了冲击。7月18日,欧盟通过第18轮对俄制裁,将两家中国金融机构和多家企业列入清单,指控其“支持俄罗斯军工”。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中欧经贸关系,中国商务部强烈抗议,并誓言采取反制措施。此外,欧盟还试图将中欧关系与乌克兰问题挂钩,要求中国停止对俄“军事支持”,甚至推迟气候合作声明作为筹码,但中方一直坚持中立调停立场,拒绝接受这种捆绑施压。可以说,中国已划清底线:任何试图通过施压迫使中国单方面让步都是徒劳。合作可以谈,但必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 那么,即将到来的峰会有哪些关键议题和可能的突破点呢?晓莹认为本次峰会将聚焦三大矛盾与两大合作方向。矛盾点包括:欧盟能否撤回对华金融机构制裁;双方是否暂停贸易报复循环,比如医疗器械、电动汽车等领域;乌克兰议题“解绑”的可能性。合作点则有:气候合作,中德两个领导人此前通话时已经确认气候为优先领域,有望推动2035年减排目标联合声明;WTO改革,中欧已联合提交12项非歧视性贸易规则提案,在多边框架下协调空间较大。 中欧关系的走向,不仅关乎双方利益,也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希望本次峰会能在矛盾中找到平衡,在合作中寻求突破,为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欧盟高官将访华,中方已划下红线,中欧峰会聚焦三大矛盾 7月21日,中国外交部宣布
冰铭说武军事
2025-07-22 18:16:53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