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脸不认人?”俄罗斯一纸关税新政,直接把中国汽车关税从15%抬到了38%。中俄之间的贸易也开始“降温”,然而,俄罗斯的回应让人意外。 据媒体2024年12与5日报道,2025年元旦钟声刚过,俄罗斯海关总署的一纸公文如惊雷炸响,中国汽车,曾经在俄罗斯市场享受15%的友好待遇,如今一夜之间被推上38%的高位。 不得不说,这记重拳砸得又狠又准,一辆178万卢布的中国车,清关后成本直接飙到近300万卢布,售价几乎翻倍。俄罗斯海关网站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中国车企在俄市场突然遭遇的刺骨寒流。 表面看,这似乎是一场翻脸不认人的戏码。毕竟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高歌猛进,2024年销量突破116万辆,市场份额高达60%。 而俄罗斯4S店里库存却堆成了山,2025年上半年新车销量暴跌27%,6月单月跌幅更达29%。多重绞杀之下,俄罗斯汽车工业摇摇欲坠。 提升关税如同竖起一道高墙,试图将中国品牌挡在门外,为本土产业和可能回归的韩国现代、起亚等品牌留出喘息空间。 但中国市场的反应冷静而精准,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出炉,中俄贸易额骤降6.6%,仅532.13亿美元。能源与汽车两大支柱同时崩塌,中国对俄出口降6.3%,自俄进口降6.7%。 中国买家一出手便直击俄罗斯软肋,第一季度自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量果断削减12.6%。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价格一度跌破每桶55美元,低于国际基准价30%。 中国还趁机压低了天然气采购价,仅为欧洲市场的80%。俄罗斯专家抱怨“几乎是成本价”,却难掩议价权旁落的现实。 所有人以为一场贸易拉锯战在所难免,俄罗斯官方的回应却意外地温和清醒。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格鲁兹杰夫公开表态:长期看,中俄贸易额仍将增长,增幅可能不及往年,但趋势将是平稳向上的,这也表明我们的贸易质量在同步提升。 这种降温下的清醒认知并非无源之水,俄罗斯高层清楚看到,中俄关系的基石并未动摇。就在贸易摩擦暗流涌动的2025年2月,两国新签了天然气增供协议,俄罗斯将通过远东管道每年增加对华供应100亿立方米天然气。 十年期原油协议确保1亿吨石油过境哈萨克斯坦输华,“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建设如火如荼,2030年将再增500亿立方米年供气量。 2025年5月的两国联合声明,更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至新高点,明确强调推进能源合作、维护跨境基础设施稳定。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直言中俄关系达“历史新高”,共同抵御外部干扰意图明显。 那么为何俄罗斯在关税上翻脸后,又在整体关系上降温不降情呢? 答案正是因为俄罗斯的困境非中国单方可解。 要知道自从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制裁层层加码,当直接制裁手段用尽,美国开始挥舞二级制裁大棒,威胁参与中俄贸易的中国银行,欧盟也紧随其后。 这些金融绞索虽不能令中国屈服,却实实在在地增加了中俄贸易结算的难度和成本,成为贸易额增长的隐形镣铐。 更关键的是,中国对俄能源的需求并非无底洞。俄乌冲突初期,俄罗斯为解燃眉之急,对华能源出口迅猛扩张。当中国从沙特、伊朗等地的进口份额持续增长,国内需求总量逼近上限时,贸易增速自然放缓。 格鲁兹杰夫副部长的表态,无意中戳破了俄罗斯部分人能源万能的幻想,想要持续扩大对华贸易,俄罗斯必须走出单一能源依赖的泥潭。 俄罗斯需要的不是中国无限制的能源采购,而是自身供给能力的提升,更多元的农产品、更高附加值的工业品,才能撬动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恰是俄罗斯再工业化必须翻越的山峰。 俄罗斯汽车市场里,中国品牌已悄然变阵。长城汽车紧急提升图拉工厂产能,中国重汽、陕汽加速布局本土供应链。 2024年中国车企在俄新增955家经销商,前五个月二手车对俄出口暴涨44%,市场优势的韧性,远非一纸关税令能轻易折断。 参考资料: 中俄务实合作稳步前行—— 经济日报2025-07-16
“翻脸不认人?”俄罗斯一纸关税新政,直接把中国汽车关税从15%抬到了38%。中俄
紫瑶望烟霞
2025-07-22 15:12: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