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祁连山:肃南大勒巴沟岩画考察速记!千灶堂主高启安,前几天,在前往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城参加“丝路文化的互鉴与交融:第十届裕固学研讨会”路上,拐道大勒巴沟不远处,考察了大勒巴沟岩画。 此岩画最早见于杜成峰先生《肃南岩画》一书,后又得见于肃南文物部门普查资料图片。堂主在几年前着手收集张掖柳谷瑞石资料时即有关注,撰写《河西走廊“马蹄状”岩画抉隐》一文时,已将其作为主要例证采用,唯不曾亲至经眼。 在张掖与河西学院安惠娟教授电话联系时,即提出顺路前往一探,并电话阿尔斯兰,询问交通路线,告知很好找。于是约同同会的杨富学教授,朱悦梅教授、许雅娟教授、朱希凡博士,问以愿同往否?诸学者探索精神好奇之心旺盛,不拒溪流细壤,且杨富学教授很早就写过新疆岩画的论文,堂主之邀约建议,可谓投其所好,正中下怀,皆欣然愿同。好巧不巧,接杨富学教授的司机刘师傅,竟然就是2001年左右该处岩画的发现者。于是,轻车熟路,两辆车前后出甘州城,在白银乡政府附近会齐,向南拐进大勒巴沟,约一两公里距离,道左一块凸兀危立的大石头,便是岩画所在。 此岩画,与山丹东乐口“一撮毛”岩画,无论内容、所在地理环境,都有相似之处:均处在通道中间,均在沟中间凸起的大块岩石上,均分布多个“马蹄状”岩画。于是,简单量度,拍照,心内十分满足。从前日购票车次停运,复杂退款(一半退票费尚需电话12306索要)、又抢票,无奈购尴尬时段车次,一途而两个座位,在不同车厢,西宁至门源段还是站票等等不顺(在宾馆时曾戏作顺口:7月19日乘D2471次高铁赴肃南参会,在车上换三次座位,因以戏之: 穿山过岭赴肃南,承额胡跪求本源。万字文章磨廿日,半截走廊被三迁。注:“承额胡跪”,此次提交的论文题目是《裕固族“以手承额”跪拜礼浅探》)的烦恼,因睡晚(热)起早(凌晨4点)休息不好而疲惫委顿(在车站边开钟点房小憩)也一扫而尽,心境如同大勒巴沟上的天空,清亮明净,白云也是那么舒展,纯色。 晚餐后沿隆畅河两边信步,脚步出奇地轻快,与两位学生斗草,居然屡胜(朱悦梅教授不住地夸赞:高老师就是高!姜还是老的辣!);到巨型转经筒前,邀请诸游客一起,奋力推动经轮,转了数圈,虽气喘吁吁筋麻臂酸而浑身通泰……天空湛蓝,白云无瑕,草绿花红,行一万多步,回宾馆半趄床头,欲行文,却不料头一歪,已在梦乡游走…… 作者简介: 高启安,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经历。兰州财经大学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兼职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河西学院特聘教授;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甘肃省敦煌学学会副会长,裕固族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烹饪协会名誉会长,学术专攻为敦煌乃至丝绸之路饮食文化研究,涉猎地方史、岩画学、裕固族研究等,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项,其他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主持国家重大社科课题、教育部重大课题子课题多项,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出版《敦煌饮食文化探秘》《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脂酒羔羊-敦煌饮食文化》《交往与融合:诞生在河西走廊的裕固族研究》《丝绸之路饮食文化研究》等著作数本。
山顶上的一幕,不得不承认,太壮观了吧[点赞][点赞][点赞]
【2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