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一位坚信自己正在为女儿“挣未来”的阿姨兴冲冲地走进银行,准备将毕生积蓄

渔经有略 2025-07-20 19:32:27

浙江宁波,一位坚信自己正在为女儿“挣未来”的阿姨兴冲冲地走进银行,准备将毕生积蓄换成1050克沉甸甸的金条,她不知道,一张由境外骗子、虚假APP和贪婪欲望编织的大网,已经悄然收紧。 7月14日下午,宁波某银行走进一位神采奕奕的张阿姨(化名)。她一开口,就让在场的工作人员精神一振:“我要买1050克黄金,现在就要提货!” 83万的黄金大单,非同小可。工作人员按流程询问用途,张阿姨笑着回答:“给女儿订婚撑场面!” 这本是一件大喜事。但经验丰富的银行职员,从多次反诈培训中嗅出了一丝不寻常。她热情地道喜,顺势追问:“恭喜啊阿姨,那具体啥时候订婚呀?在哪办酒席?”同时,她不动声色地提出了一个“贴心”建议:“这么多黄金,我们帮您预约后直接送到酒店,您也省心,怎么样?” 这一连串的细节追问,瞬间击中了张阿姨的“软肋”。她开始支支吾吾,眼神躲闪,前言不搭后语。 “坏了!不对劲!”工作人员心中警铃大作。她一边稳住阿姨唠家常,分散其注意力,另一只手则在柜台下,按下了报警电话。一场惊心动魄的“3小时黄金大营救”就此拉开序幕。 宁波市反诈中心接到警报,指令如闪电般下达至鄞州区反诈分中心:“立刻见面劝阻!保护账户!”几乎在同一时间,张阿姨名下的银行账户被紧急“上锁”,切断了资金外流的通道。 当民警调取张阿姨的信息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她竟是一位“老熟人”。就在几天前,民警已因其他由头对她进行过多次电话和上门劝阻。她给出的理由变幻莫测,一会儿是“老家建房”,一会儿是“帮朋友还钱”。 “我们正琢磨怎么请她家人一起帮忙,没想到骗子这么快就下了狠手,直接升级到83万的黄金了!”鄞州区反诈分中心负责人沃韩斌说。 当派出所民警火速赶到银行时,警觉的张阿姨察觉到不对,当场取消提金,转身就走。民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糟了,她肯定会换一家银行继续提!” 民警当机立断,兵分两路,一路追踪,一路直奔张阿姨家中。然而,家中只有老伴和女儿,对张阿姨的去向一无所知。连续十几个电话拨过去,始终无人接听。骗子显然已经对她进行了深度洗脑,并指令她切断与外界的联系。 “情况非常危险!”民警向家人揭示了骗局的严重性。直到此刻,家人才如梦初醒。全家总动员,连哄带“骗”,终于将“失联”的张阿姨“召唤”回了家。 回到家,面对民警和家人的苦苦相劝,张阿姨依旧“执迷不悟”,坚信自己没有被骗。无奈之下,民警将一家人请到了派出所,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反诈现场教学”。 “阿姨您看,这是‘黄金取现’诈骗,骗子拿到金条立刻消失,无影无踪!” “这是‘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您投的钱都进了骗子的腰包!” 民警调出一个个血淋淋的真实案例视频,抽丝剥茧地分析骗子“线上洗脑+线下取金”的连环套路。看着屏幕上受害者痛哭流涕的画面,听着民警的分析,张阿姨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 她哭着承认,自己掉入了一个仿冒的“医疗器械投资平台”。而这一切的开端,仅仅源于一次网购后,一个自称“客服”的人发来的“高收益理财文档”。她下载了对方指定的APP,从小额试水到大笔投入,越陷越深。“骗子一直告诉我,‘知道的人越少,赚得越多’,要我绝对保密……所以我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张阿姨懊悔不已。 这起被成功拦截的巨额诈骗案,为我们揭示了骗术升级的冰山一角。 这起案件是典型的“杀猪盘”式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的升级版。其背后折射出的新动向,值得我们每个人高度警惕。 随着银行和公安机关对涉诈银行账户的监控和冻结能力越来越强,“转账”这条路变得越来越难走。因此,骗子将目标转向了实物黄金。 购买黄金属于正常的消费行为,难以被银行风控系统直接识别为诈骗。 黄金是硬通货,一旦被骗子取走,几乎无法追踪,洗钱和销赃极为容易,追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婚嫁”“投资”等理由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能有效降低受害者及旁观者的警惕。 本案中,骗子的行为已涉嫌《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罪,且数额巨大,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而作为公民,我们需明确以下几点: 骗子口中的“保密协议”“知道的人越少赚越多”等说辞,是其进行精神控制、隔绝外界帮助的卑劣手段,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任何要求你对家人保密的“投资”,100%是诈骗。 不轻信任何网购“客服”、陌生好友推荐的投资理财APP。正规投资平台不会通过私人聊天软件或短信链接引导下载。 天上不会掉“金砖”,承诺“高回报、零风险、稳赚不赔”的,全是陷阱。 多与家人沟通,尤其是家中的长辈。对于大额资金的动用,务必与家人商量,形成家庭内部的“防火墙”。

0 阅读:39
渔经有略

渔经有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