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突然向中国提出要借钱修铁路?这可不是小数目,整整83亿美元!更有意思的是,这条铁路还要采用和中国一样的1435毫米轨距。要知道,越南可是一直在用米轨的“倔强少年“。这是怎么回事?
越南计划建设一条老街—河内—海防铁路,总投资约84亿美元,线路全长390.9公里,另有27.9公里支线,设计时速160公里。 这条铁路将连接越南北部最大港口海防与中越边境的老街,与中国云南的铁路网对接。项目资金缺口巨大,越南自筹约30亿美元,剩余部分需向中国借款83亿美元。 这笔贷款规模在越南历史上少见,引发了广泛关注。越南铁路传统上使用1000毫米米轨,源于法国殖民时期,货运效率低,难以满足现代物流需求。 而1435毫米标准轨距是全球通行的铁路标准,与中国高铁一致,能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2024年10月,越南代表团访问北京,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展开谈判。双方围绕贷款条款、利率和还款期限反复磋商。 中国要求越南以铁路未来收益为抵押,并提交详细的财政评估报告。越南则提供了工程规划和收益预测,强调项目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铁路将覆盖越南GDP占比21%的地区,预计建设期间创造9万个就业岗位,建成后提供2500个长期岗位。这些数据来自越南国会经济委员会的评估,显示出项目的经济潜力。
轨距转变是项目的一大亮点,但也引发争议。米轨是越南铁路的传统符号,承载了历史记忆。改用1435毫米轨距,意味着向中国铁路标准靠拢。 部分越南民众和学者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削弱技术自主性。社交媒体上,有人调侃越南铁路从“米轨倔强”变成了“向现实妥协”。 但支持者认为,标准轨距能让越南融入区域铁路网,尤其是与中国的跨境贸易更顺畅。2024年,越南对华贸易额达14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铁路升级被视为进一步助推贸易的关键。 项目的技术细节也在紧锣密鼓推进。越南工程师团队研究线路设计,针对老街的山区地形优化布局,确保货运站点能承载重型货物。 海防港作为越南北部最大的港口,未来将通过铁路更高效地连接中国市场。越南政府还计划通过公开招标吸引全球投资者参与建设,以减轻财政压力。
但高额贷款的偿债风险不容忽视。经济学者指出,越南作为中等收入国家,财政空间有限,若项目收益不及预期,可能面临债务压力。 中越关系为项目增添了复杂性。两国近年来关系改善,但历史上的边界争议让部分越南人对大规模合作持谨慎态度。 2024年8月,越南总书记和总理先后访华,与中国领导人达成铁路合作的共识,项目被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框架。 这让项目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承载了地缘政治的考量。中国强调铁路将加速云南货物通过海防港出口,越南则希望借此提升北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