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突然转变对华态度,公开感谢中国在芬太尼问题上的合作,并

军用黑科技 2025-07-19 16:10:45

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突然转变对华态度,公开感谢中国在芬太尼问题上的合作,并释放访华信号。背景是中美贸易战持续多年,特朗普曾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加征关税(2025年2月从10%逐步升至20%),但2024年底美国芬太尼过量死亡人数下降超20%,中国则加强了对前体化学品的管制和跨国合作。起因是中美两轮贸易谈判陷入僵局,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呼吁启动第三轮谈判,特朗普需通过“软化”姿态推动协议达成。现状显示,特朗普7月16日签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贩运法案》,首次正面肯定中国禁毒努力,但中方回应强调“责任在美国自身”,并要求美方取消关税施压。 正文剖析 军事战略视角: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秀” 芬太尼问题本质是“非传统安全威胁”,虽不直接涉及军事冲突,但反映中美在跨国犯罪治理中的博弈。特朗普政府将芬太尼列为“一级管制药物”,并批准向中国移交涉案人员,表面是禁毒合作,实则暗含军事安全考量——芬太尼前体化学品可能通过黑市流入中东,被极端组织用于制造“简易毒剂”,威胁美军海外部署。中国加强出口管制后,美国情报机构发现相关供应链断裂,这或许是特朗普“示好”的隐性动机。争议点在于:美方是否借禁毒之名,行监控中国化工企业之实?部分分析认为,美国可能要求中方共享更多企业数据,为未来技术封锁埋下伏笔。 国际关系视角:“交易型外交”的算计与妥协 特朗普的“感谢”是典型的“交易型外交”:用情感牌换取实质利益。其核心诉求有三:一是推动中美达成“大交易”,降低关税以缓解美国通胀(2025年上半年中国商品进口减少10%,但消费者成本上升5%);二是为访华铺路,通过展示“合作成果”巩固国内“红脖子”群体支持(他们反感“中国威胁论”,但希望看到就业和经济协议);三是转移国内矛盾,将芬太尼危机归因于“合作成功”,而非政府医疗体系监管失败。争议点在于:中方是否会买账?中国外交部明确回应“责任在美国自身”,并要求美方取消关税,显示中方更看重平等互惠,而非口头感谢。 个人见解:特朗普的“商人逻辑”与中方底线 特朗普的转变符合其“商人总统”的底层逻辑——利益优先,姿态灵活。他深知中国是全球最大出口国,美国市场离不开中国商品,长期加征关税只会推高物价,影响2026年中期选举。因此,他选择在芬太尼问题上“让步”,既能向国内展示“强硬成果”(法案通过),又能为谈判创造空间。但中方的回应展现了底线思维:中国已履行国际禁毒义务(整类列管芬太尼后未收到其他国家查获通报),美方若继续以关税施压,合作将无从谈起。例如,若美方仅口头感谢却拒绝取消关税,中方可能暂停部分禁毒合作项目。 结尾总结 特朗普的“感谢”是利益驱动的战术调整,中美关系能否实质性缓和,取决于美方是否放弃“关税施压+口头合作”的套路。中方已明确:合作需基于平等,而非单方面让步。未来一个月,若美方能在关税、技术封锁等问题上展现诚意,中美或迎来短暂合作窗口;否则,“变脸戏码”终将重演。 为你推荐

0 阅读:6

猜你喜欢

军用黑科技

军用黑科技

隐形斗篷、脑控坦克、微波武器…实验室里的超级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