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公公火了!”山西,儿媳准备出门上班,叫公公来床上陪娃睡觉。不料,公公来到卧室后,并没有立即上床,而是重新回房,拿来自己的床单铺在床上,然后再躺下陪着孩子睡觉!儿媳事后得知这一幕,感到很贴心和感动,网友:自带床单的细节满是边界感,既贴心守护又不失分寸! 现在这世道,家里能少点糟心事就谢天谢地了。 多少家庭因为长辈没分寸,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就说带孩子这事儿,多少老人觉得自己是长辈,进晚辈房间跟逛自家菜园似的,翻抽屉、动东西,甚至随便往小两口床上坐,年轻人心里膈应又不好说,时间长了矛盾一准爆发。 山西有个公公,儿媳妇上班前让他帮忙照看睡午觉的孙子。 老爷子进了卧室,没直接上床,转身回自己屋拿了个布包,掏出叠得方方正正的床单,抖开铺在床沿,边角捋得平平整整,才轻轻挨着孩子躺下,动作轻得跟怕吹着孩子似的。 后来才知道,那间房里摆着小夫妻的双人床和孩子的婴儿床,老爷子铺床单的地方,正好是儿媳妇平时睡的那半边。 儿媳妇早出门上班了,全程没人盯着,他这举动纯是自己琢磨着来的。 换作有些老人,别说自带床单,恐怕连敲门都嫌麻烦,直接掀被子坐上去都有可能。 双人床是小两口的私密空间,老爷子心里门儿清,男女有别,哪怕是一家人,也得有个界限。 他拿床单隔开的不光是身体,更是对晚辈私人领域的尊重。 这种自觉,比那些嘴上喊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却处处越界的长辈,强太多了。 更难得的是,这家里的好风气不是单靠老爷子撑着。 有回要把儿童床从客厅挪进卧室,得先拆开。 儿子瞅着妻女睡熟了,大半夜轻手轻脚地动工,拧螺丝、搬床板,大气都不敢喘。 老爷子看在眼里,没吭声,默默拿起扫帚跟在后面扫灰,父子俩跟搞地下工作似的,生怕弄出响动。 吃饭的时候,老爷子说要给孩子太爷爷剪指甲,儿媳妇听见了,放下碗筷就走过去接手。 太爷爷看着她,忙说“先吃饭,不急”。 这儿媳妇不是被逼着尽孝,是打心眼儿里愿意; 太爷爷也不是觉得晚辈伺候天经地义,还惦记着让她先吃饱。 有人统计过,近四成的家庭矛盾都源于长辈没分寸。 要么是老人觉得“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啥都想插手;要么是年轻人觉得“我的家我做主”,烦老人管太多。 说起来,边界感这东西,真不是生分。 有些家庭,老人总觉得“我是为你好”就啥都能管,小到菜里放多少盐,大到孩子穿什么衣服,非要按自己的来。 年轻人憋着气,老人还委屈,觉得“好心被当成驴肝肺”。 其实说白了,就是没把对方当独立的人看待。 老人眼里,晚辈永远是“不懂事的孩子”;晚辈眼里,老人就是“爱唠叨的长辈”,忘了彼此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习惯。 现在多少人恐婚恐育,怕的不就是这些扯不清的家庭关系? 要是家里长辈都能像这位老爷子似的,知道啥该管啥不该管,年轻人哪还有那么多顾虑。 说到底,家是让人放松的地方,不是比谁嗓门大、谁辈分高的地方。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日子才能过得顺顺当当。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永真
没事,有你们老的一天了,等你们老了去孩子家也像个作贼的一样就好了,你们就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