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老红军杨金莲返回老家理番县探亲,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突然,一个

梦想者的思考 2025-07-19 14:49:26

上世纪50年代,老红军杨金莲返回老家理番县探亲,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突然,一个农民一瘸一拐走出来,喊:“娘,我的德成啊。”再见失踪多年的儿子,杨金莲抱住儿子失声痛哭,问:“你没有牺牲啊?” 在长征中,年纪最大的女红军是谁?正是老革命杨金莲,她60岁才参加了红军。1935年夏,红四方面军转战到岷江上游一带,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理番县(今理县)朴头村民唐洪山受到革命思想感召,帮助红军部队筹集粮食时,不幸遭到反动民团枪杀。 噩耗传来,唐洪山的妻子杨金莲(丈夫病逝后,带着几个孩子改嫁给唐洪山)悲痛欲绝,加上刚刚参加红军的大女儿姜秀英(童养媳)来信,告知: “娘,我被婆家虐待,被过路的一支红军所救,已经参加了红军(担任翻译)。听说唐叔叔牺牲了,咱们哪还有活路?不如全部参加红军,给红军做翻译。” 就这样60岁的杨金莲又一次安葬了丈夫,带着2个儿子、1个女儿,报名参加了红军,从此担任了红军的翻译。参军后,一家人分配到不同的部队,直到陕北才又重聚,只是2个儿子姜德成、唐志泉(执行侦察任务时失踪,从此没了消息,应该是牺牲了)都失踪了,杨妈妈只见到了2个女儿姜秀英、姜萍。 组织照顾“杨妈妈年纪大”,让她在总供给部做后勤工作(老人机坚持做些革命工作),此后跟随机关转战山西、河北等地。等到新中国成立后,74岁的杨妈妈正式离休,跟随大女儿一家生活。 实在思乡心切,杨妈妈想要回乡探亲,大女儿姜秀英请假陪同。听说了“老红军荣归故里”,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热烈欢迎。杨妈妈下车后,眼眶渐渐湿润了,与乡亲们聊起家常来。 这时,一个一瘸一拐的农民走出人群,突然跪在杨妈妈身前,哭喊:“娘,我是德成啊。”杨妈妈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即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讲:“儿呀,我以为你已经牺牲了呢。” 原来,过雪山时,姜德成被冻伤了腿。为了不拖累部队,他奉命留下养伤,一年后伤愈却找不到队伍了。无奈之下,他只能一路乞讨,返回了朴头老家务农,没想到还能再见老母亲一面啊。 母子紧紧相拥,乡亲们都是感动地落泪,钦佩于老红军一家献身革命事业啊。临别时,姐姐姜秀英提出:“弟弟,你跟我们回部队吧,继续为人民服务。”姜德成却摇了摇头,讲:“姐姐,我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还是留在老家种田吧。” 从此,姜家姐妹常常给老家寄钱,大部分帮助乡里建设,小部分支援兄弟,加上国家每月发放的津贴,老红军姜德成的日子无忧了。

0 阅读:0
梦想者的思考

梦想者的思考

梦想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