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若下台,俄欧和好、中俄反目?梅德韦杰夫预测欧洲结局很悲惨” 弗拉基米尔·普京1952年出生于列宁格勒,年轻时在KGB干过情报工作,苏联解体后进入圣彼得堡市政府,1996年转战莫斯科,三年后当上总理。2000年,他接替叶利钦成为总统,至今主政二十多年。期间,他推动经济复苏、军事改革,应对北约东扩和西方制裁。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他下令特别军事行动,引发全球震动。普京以强硬著称,巩固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但也让俄与西方关系跌至冰点。他的执政风格直接影响了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 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1965年出生,法律专业出身,1990年代与普京在圣彼得堡共事。2000年后,他进入克里姆林宫,2008年当选总统,推行现代化改革,试图缓和与西方的关系。2012年,他让位给普京,担任总理,2020年起任安全会议副主席。近年来,他立场转向强硬,多次批评西方。2024年12月,他访华递交普京亲笔信,强调中俄战略合作。他的政治轨迹从亲西方到民族主义,反映了俄罗斯国内的复杂变化。 普京若卸任,俄罗斯政坛会迎来权力洗牌。希拉维克派以普京为核心,掌控安全部门,但亲西方派和皇俄势力蠢蠢欲动。亲西方派希望通过经济合作修补俄欧关系,融入全球体系;皇俄势力则高举民族主义大旗,主张对西方更强硬。2024年“英雄时代”计划让退役军官进入国会,增强了皇俄势力的声势。派系博弈将直接影响俄罗斯的外交选择,无论是与欧洲的恩怨,还是与中国的合作。 俄欧关系早已剑拔弩张。2022年俄乌冲突后,欧洲推动能源“脱钩”,但对俄粮食和金属的依赖难以完全切断。亲西方派若掌权,可能与欧洲达成临时妥协,恢复部分能源贸易。然而,美国可能因此减少对欧支持,转而利用俄罗斯牵制中国,导致欧洲经济成本上升,工厂裁员、市民抗议加剧。皇俄势力若上台,其民族主义可能与欧洲极右翼合流,催生不稳定联盟。梅德韦杰夫2024年12月警告,欧洲若指望俄换领导人就能和解,只会自食苦果,经济和政治危机将恶化。 中俄关系则建立在深厚利益基础上。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448亿美元,中国汽车和消费品涌入俄罗斯,俄农产品源源不断运往中国。两国在金砖机制和联合国中协调立场,共同应对西方压力。即使普京下台,中俄合作的逻辑不会轻易改变。亲西方派可能短暂调整对华政策,减少能源出口以换取欧洲让步;皇俄势力则可能强化军事合作,但在贸易谈判中更注重俄方利益。无论哪派上台,中俄的战略需求确保合作根基稳固。 普京若卸任,俄罗斯权力过渡不会平静。亲西方派可能推举技术官僚,承诺经济改革,吸引欧洲投资;皇俄势力则支持军方背景的候选人,强调民族复兴。无论谁上台,俄罗斯对安全缓冲区和国际影响力的追求不变。2025年5月,习近平访莫斯科,与普京共同出席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重申中俄合作。梅德韦杰夫2024年12月访华,强调两国关系不受俄国内变化影响,警告欧洲勿抱幻想。 欧洲的困境加剧。能源短缺导致工厂减产,市民抗议生活成本高企。俄欧关系因核心矛盾无法缓和,短暂妥协也难掩经济压力。中俄关系则持续深化,2024年建交75周年,贸易和文化交流更加紧密。俄罗斯在派系斗争中找到平衡,保持国际角色。梅德韦杰夫的预言部分应验:欧洲陷入经济和政治泥潭,中俄合作依然稳如磐石。
不是历史迷基本不认识此物。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