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韩国人亲口说出来,很多人还不敢相信,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居然是这么一番看法! 最近韩国媒体《韩民族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很有意思,说现在是韩国要"追赶中国"的时候了,文章里一位在中国工作的韩国企业员工说得更直接:"如果韩国企业在中国都混不下去,那在国际市场上就更没戏了," 这话要是放在二十年前,估计会被当成笑话,那时候韩国三星、LG在中国多风光,中国人买部三星手机都觉得特别有面子,现在倒好,角色完全反过来了。 韩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这些年变化特别大,90年代那会儿,韩国人看中国总带着点"老大哥"的优越感,到了2000年后,开始把中国当竞争对手, 现在完全变成了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惊讶又着急,有调查显示,现在超过六成的韩国企业都觉得中国技术比韩国强,这个数字在十年前还不到两成。 最让韩国企业睡不着觉的,是中国制造业那种"什么都能造"的本事,从最小的螺丝钉到最精密的芯片,中国几乎什么产业都有。 韩国半导体行业内部报告都说:"中国人想做什么产业,就能把整个产业链都搞起来,"这跟韩国全靠几个支柱产业撑着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韩国汽车行业的人私下都说:"这下东亚的制造业要变天了。" 显示屏行业的变化最有意思,十年前中国电视还得用韩国三星、LG的面板,现在京东方、华星光电这些中国企业不仅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LCD市场,连高端OLED屏幕也快赶上韩国了,韩国媒体说,他们看华为新手机用的国产屏幕参数时,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中国市场的变化也让韩国企业很不是滋味,以前韩国产品靠着"比日本货便宜,比中国货高档"的定位卖得特别好,现在这个优势快没了。 中国的小米、华为旗舰手机卖得比三星还贵,但用起来一点也不差,蔚来、理想这些国产电动车,内饰豪华得连韩国人都羡慕,韩国商会在中国的人都说:"现在中国年轻人越来越不觉得韩国货有什么特别的了。" 就连日常生活中,韩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也在变,首尔大学最近做了个调查,发现20-30岁的韩国年轻人里,有四成都觉得中国大城市比首尔更现代化、更时尚,现在中国游客去韩国,不再像以前那样狂买韩国化妆品,反而拿着华为折叠屏手机、大疆无人机在首尔街头拍照,这场景让不少韩国人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韩国年轻人都在网上自嘲:"我们还在为炸鸡涨价发愁的时候,中国年轻人都在讨论太空旅游了。"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三十年前中国到处都是"韩流",现在反过来,中国的电视剧、音乐、游戏在韩国年轻人中越来越火。 高丽大学的教授说:"以前韩国是中国老师,后来变成同学,现在成了竞争对手,韩国得重新学习怎么跟中国打交道,"这件事告诉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一直领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掉队。 韩国人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其实反映了中国实实在在的发展进步,从最初的看不起,到后来的惊讶,再到现在的认真对待,这个转变过程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韩国企业的焦虑也很好理解,毕竟韩国经济主要靠几个大企业撑着,像三星、现代这些,但中国是全产业链发展,从低端到高端什么都有,这就好比一个偏科的学生突然发现,原来那个全科发展的同学每门课都不比自己差了。 不过我觉得这也不是坏事,竞争才能促进进步嘛,现在中韩企业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像三星给小米供应芯片,现代汽车用宁德时代的电池,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其实更健康。 最值得思考的是普通韩国人看中国态度的变化,从最开始的不相信、不愿意承认,到现在能客观看待中国的进步,这个心态转变其实挺不容易的,毕竟要承认别人比自己强,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说到底,中国的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重要的是用平常心看待这种变化,该学习的学习,该合作的合作,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就像那句话说的:"承认别人的优秀,才是自己进步的开始。"
“中国人过得好,我心里就不舒服。”图1是韩国一个教授和一个女主持人讨论韩国人对现
【37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