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妻子周诒端问:“左老三,你每年收入多少两银子?”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7-18 11:10:05

1863年,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妻子周诒端问:“左老三,你每年收入多少两银子?”左宗棠回答:“4万两白银!”妻子大怒:“你每年才给家里寄200两,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养情人了!你的钱都花哪里去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863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年俸为白银180两,加上养廉银共计4万两。据《左文襄公全集》记载,他每月仅给家中寄送200至300两银子,其余大部分用于公务开支。 浙江沿海防务是左宗棠的重要职责。同治二年(1863年),他奏请朝廷整顿水师,建造战船40艘。户部批准经费15万两,实际开支达22万两,缺口7万两由左宗棠个人垫付。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正值西北用兵。光绪元年(1875年),他率军西征收复新疆。户部初期仅拨款200万两,远不敷用。左宗棠通过胡雪岩向外国银行借款500万两,年息一分五厘。 为筹措军饷,左宗棠变卖了湘潭老家的田产300亩,得银8000两。其妻周诒端也当掉陪嫁首饰,筹得银5000两。这些私人财产全部用于军需。 新疆收复后,左宗棠个人负债达130万两。这个数字出自《清史稿》列传,包括向各地钱庄的借款和拖欠的利息。他用此后10年的俸禄偿还,直到去世仍有40万两未还清。 左宗棠重视西北农业发展,光绪六年(1880年),他在甘肃推广种植左公柳(新疆杨),从江南购买树苗20万株,个人出资3万两银子。这些杨树沿着河西走廊种植,形成了著名的“左公柳”。 在陕甘总督任上,左宗棠创办了兰州机器织呢局,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器纺织厂之一。建厂资金12万两,其中3万两来自他的养廉银。工厂雇佣当地贫民500余人,产品供应西北军需。 光绪八年(1882年),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他在南京创办了金陵机器制造局,专门生产新式武器。建设经费不足时,他再次动用个人积蓄2万两填补缺口。 光绪十年(1884年),他在安庆创办惠厚书院,招收贫寒子弟免费就读。书院建设和日常开支共需银5万两,其中2万两由左宗棠捐献。 左宗棠去世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五日。 遗产清单显示,他仅留下银5000两和书籍若干。三个儿子每人分得银1600余两,远低于同时期封疆大吏的平均水平。 甘肃省档案馆保存的《左公德政录》记载,左宗棠在西北期间,个人出资修建水利工程17处,开垦荒地8万亩。这些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198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平凉发现一块石碑,碑文记载当地百姓为纪念左宗棠集资建祠。碑文显示,光绪十二年(1886年),平凉、泾州等地农民自发捐款8000余两建造左公祠。 2019年,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河西走廊的左公柳进行调查。现存左公柳约3万株,树龄130年以上。当地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对象,每年投入养护资金200余万元。 根据清代财政史料,总督年俸加养廉银约4万两,相当于今天的800万元人民币。左宗棠将其中80%用于公务和慈善,个人生活开支仅占20%。这在晚清官场极为罕见。 人民日报《左公柳见证的爱国精神》(2022年) 中国历史研究院《清史镜鉴:左宗棠与西北开发》(2023年) 央视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2021年)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