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尖刀排遇到了美军两个帐篷,帐篷门口没有哨兵,战士们准备冲进去杀敌,排长却突然说:“别动手,咱们有更要紧的任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故事得从 1951 年 4 月 24 日深夜说起。 当时朝鲜半岛战事正紧。在华川郡的崎岖山路上,12 个志愿军战士猫着腰快速前进。 走在最前面的是排长卜广德,他突然抬手让全队卧倒。 这时,副班长赵铁柱拿枪管指向左侧山坳,压低声音:“排长,前面有情况!” 借着月光,大家清楚看到两顶美式帐篷立在乱石堆里。更让人兴奋的是,帐篷门口没哨兵,还能听见里面的呼噜声。 三个战士就悄悄卸了背包,准备动手。卜广德一把按住身边战士的肩膀,这举动让所有人都愣了。 但大家还是停下了脚步。他们相信自己的排长的判断力,毕竟他可是在莱芜战役里单手炸碉堡的英雄。 片刻后,卜广德解释:“都把枪放下。咱们的任务是拿下 503 高地,不是在这捡小便宜。” 作为 20 军 58 师 173 团 6 连的尖刀排长,他太清楚这场仗的分量 —— 第五次战役穿插能不能成,就看天亮前能不能拔掉 503 高地这个钉子。 因此,战士们心里都不痛快,不满的情绪在队伍里蔓延。 “排长,这可是两个整帐篷的美军啊!就算里面只有一个班,也够咱们立个集体三等功了!” 卜广德猛转过身,咬着牙说:“三等功重要,还是全师几千人的命重要?要是惊动了山上的敌人,咱们就成千古罪人了!” 这话像盆冷水,浇灭了大家的冲动。 卜广德接着说:“都记好,咱们是来‘虎口拔牙’的,不是来‘小猫钓鱼’的。等拿下 503 高地,有的是机会让你们杀个够!” 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让战士们想起三个月前的长津湖战役。 当时就是这个山东汉子,带着他们在零下 40 度的地方守了三天三夜,全排就冻伤了三个人。 队伍悄悄绕过帐篷时,卜广德特意回头看了一眼。 帐篷上的星条旗在风里飘着,他想起出发前师政委的话:“小卜,你这把尖刀要是能插进敌人心脏,整个战役的棋就活了。” 这个莱芜农民出身的排长攥紧拳头,他知道,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果然,没多久,503 高地的轮廓慢慢显出来。 卜广德趴在离敌阵地不到百米的草丛里,拿着观察镜仔细看,就看见了五个暗堡的射孔。 他在心里盘算:“美军的防御看着挺严实,可他们有个致命毛病 —— 不会打夜战。” 凌晨 2 点整,三颗红色信号弹冲上夜空。 “行动!” 卜广德一声令下,三个战斗小组立刻出动。 一班扑向左翼暗堡,二班从右边绕过去,卜广德自己带三班在正面佯攻。 等美军哨兵发现动静时,志愿军的爆破筒已经塞进了第一个射孔。 “轰!” 一声巨响,卜广德借着硝烟滚向第二个暗堡。 “排长小心!” 通讯员一喊,卜广德赶紧低头,一颗子弹擦着钢盔飞过去。 一个接一个暗堡被炸毁,等第五个暗堡炸掉时,东边已经蒙蒙亮了。 卜广德瘫坐在战壕里,看着满地美军尸体和缴获的六挺重机枪,忍不住笑了。 可笑声还没停,远处传来引擎声 —— 美军的反击部队到了。 卜广德喊道:“把缴获的武器架起来!装成美军的样子!” 美军先头部队慢慢靠近时,看到的是一群 “友军” 在战壕里抽烟。 直到志愿军的机枪突然开火,他们才知道中了埋伏。 这场伏击打了两个小时,美军扔下 80 多具尸体跑了,尖刀排居然没人伤亡。 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两天后,卜广德接到命令守 280.7 高地。美军的炮火把山头炸得直抖。 “排长,三连全打光了!” 观察员的话让阵地上鸦雀无声。 卜广德看着剩下的七个战士,突然想起之前绕过的美军帐篷 —— 要是当时贪了小便宜,现在守阵地的可能就不是他们了。 “跟我去端掉他们的炮兵阵地!” 他下了个大胆的命令。 深夜,八个战士背着炸药包摸进美军后方,看到 12 门榴弹炮整齐排着,都屏住了呼吸。 卜广德下令:“记住,只炸炮,不杀人。咱们要让敌人没了炮火支援!” 第一声爆炸响起时,美军炮兵还以为是自己弹药库出了问题。直到整个阵地烧起来,他们才明白遭了突袭。 这场夜袭太漂亮了,美军没了炮火。 接下来三天,卜广德带着战士们用缴获的武器,打退了 12 次进攻。 战后统计,这个 12 人的尖刀排在 503 高地消灭了美军一个加强排,在 280.7 高地打死 85 个敌人。 更重要的是为后续部队争取了穿插时间。 1951 年 10 月,卜广德被授予 “一级战斗英雄” 称号。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正是有无数像卜广德这样的战士,心里装着大局,敢打敢拼。 才打出了咱们的威风,守住了国家的尊严。
大家知道许世友手中的炮弹有多重吗?难怪他让旁边的战士试试看。照片中,许世友视察
【60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