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黑龙江一退休老人上山摘松茸,在石缝里发现了一个标有USA字样的电台,

乐山悦水闲情 2025-07-17 18:02:11

1985年,黑龙江一退休老人上山摘松茸,在石缝里发现了一个标有USA字样的电台,民警得知后高度重视立刻点开调查,一个69岁的老太太闻讯赶来,仔细查看电台后嚎啕大哭,得知详情后民警肃然起敬! 这位发现电台的老人名叫梁勇,是黑龙江东宁县寒葱河林场的退休工人,那天他像往常一样上山采松茸,走在山路上不小心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头,膝盖擦到地面时,余光看到了一处岩缝中露出的油布角,他好奇地扒开周围的碎石,发现一个被油布紧紧包裹的物件。 梁勇将包裹打开发现里面是一台锈迹斑斑的电台,表面刻着"USA"字样,还有一本伪装成学生字典的密码本,上面写着"朴英山"三个字,梁勇立即将包裹带回林场后交给了派出所,警方立即展开调查。 这一发现很快在当地传开,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当这个消息传到北京时,一位69岁的老妇人立即联系了民警,她就是原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领导人周保中将军的夫人王一知。 王一知看到这部电台后泪流满面,因为她一眼就认出这是当年抗联使用的通信设备,作为一名曾经的无线电战士,王一知对这种电台极为熟悉。 在1942年8月1日组建的抗联教导旅中,王一知曾担任无线电连政治副连长,亲身参与过抗联的通信工作。 这部电台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当年一名朝鲜族同志朴英山,曾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担任无线电侦察员,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坚实的政治基础,他被选中到苏联接受专业训练。 朴英山掌握无线电技术极为熟练,能迅速记住各种频率和密码,甚至不用密码本就能完成加密发报,这在战场上是极为宝贵的能力。 这部电台上标有"USA"字样,这其实是苏军的一种掩护手段,当时苏联为支持东北抗联的抗日行动,提供了这批电台,故意标上英文而非俄文,是为了防止一旦被日军发现后引起麻烦。 电台虽小,却能传输远距离电文,是抗联与苏联、八路军指挥部之间保持联系的重要工具。 1944年初春,朴英山奉命带着两名战士潜入东宁县侦察日军增兵情况,途中他遇到了曾经的战友李义弼,不料此人已经投靠日军,李义弼设宴款待朴英山,却暗中引来敌人包围。 朴英山被捕后遭受了惨无人道的酷刑,日军试图从他口中获取电台密码和其他情报,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最终牺牲。 在被捕前,朴英山将电台和密码本用油纸包裹严实后,藏在了林场深处的石缝中隐藏,谁知这个隐秘的电台在四十年后才被发现,这台电台被重新发现,它见证了抗联战士的忠诚与牺牲。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最早开始、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武装,在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日武装消灭了大批日伪军的有生力量。 到1940年,由于日军的重重包围和"肃整计划",抗联被迫转入苏联远东地区整训,组建了抗联教导旅。 1945年8月,抗联教导旅派出340名指战员作为先遣支队配合苏军,还派出290名指战员组成特遣队,秘密伞降到东北各地进行战前侦察。 他们将日军关东军的战略地堡及边境上的防线情况,标注成空袭目标,为苏军对日作战提供了宝贵的情报支持,这些侦察员中绝大多数人牺牲,生存者寥寥无几。

0 阅读:280

猜你喜欢

乐山悦水闲情

乐山悦水闲情

乐山悦水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