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寒冬腊月,赣南梅岭的山间小道上寒风刺骨。陈毅一瘸一拐地走着,腿上的旧

瑶步踏花归 2025-07-17 17:55:59

1936年,寒冬腊月,赣南梅岭的山间小道上寒风刺骨。陈毅一瘸一拐地走着,腿上的旧伤隐隐作痛,灰布军装上的补丁在风中微微抖动。 他并不知道,此刻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敌人设下的陷阱。联络员陈宏早已叛变,敌人利用他的背叛,伪造信件诱骗陈毅下山。 走到半路,口渴难耐的陈毅敲开了一间小糖铺的门,向一位年轻少妇讨水喝。谁能想到,这位少妇无意间的一句话,竟救了他一命! 那一年,中央红军长征后,南方游击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陈毅和项英率领的粤赣军区游击队在梅岭一带与敌人周旋,山林密布,地势险峻,成了他们藏身的天然屏障。 但敌人围剿日益加紧,内部叛变更是让形势雪上加霜。陈宏,原本是游击队信任的联络员,却在重金诱惑下投敌,联合叛徒龚楚设计了一场阴谋。 他们伪造“中央特派员”的信件,模仿笔迹和印章,骗陈毅下山开会,实则要在山脚设伏将其一网打尽。 陈毅毫不知情,带着对“中央指示”的信任,拖着伤腿,独自踏上了这条凶险之路。 走到大余县城附近,陈毅的喉咙干得像要冒烟。他推开一间名叫“广启安”的小糖铺,店内飘来一阵蔗糖的焦香,木质招牌在风中吱吱作响。 一位裹着蓝布头巾的客家少妇正在柜台后忙碌,见他风尘仆仆,递上一碗温水,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 陈毅喝着水,随口问了句:“同志,附近可有咱们的人?”少妇用浓重的赣南口音答道:“团部就在前面不远,朝东走几步就到。” “团部?”陈毅猛地一愣,手下意识按住了腰间的手枪,眼神骤然警惕起来。他心里清楚,游击队从不以“团部”自称,这称呼多半是敌人的用词。 再细听少妇的发音,“团部”与“糖铺”音近,莫非她只是误会了?但这一句无心之言,却像一道闪电划过陈毅脑海。 他不动声色地谢过少妇,走出糖铺后,立刻改变路线,折回山林,躲过了敌人的埋伏。 回到梅岭的临时据点,陈毅一瘸一拐地走进山洞,脸色铁青。项英见状,急忙迎上来,皱眉问道:“老陈,怎么回事?” 陈毅一屁股坐下,用竹棍狠狠敲了敲地面,咬牙道:“陈宏叛变了!敌人设局诱我下山,差点中计!” 他将糖铺的遭遇一五一十讲出,项英听完,沉默半晌,叹了口气:“幸亏你机警,不然咱们粤赣军区就完了。” 那天夜里,山洞外寒风呼啸,洞内火光摇曳。陈毅和项英彻夜未眠,重新布置防御,调整联络方式。 他们明白,敌人不仅在战场上围剿,更在内部瓦解信任。陈毅盯着跳动的火苗,喃喃道:“这仗,不光要打敌人,还要防自己人啊。” 这一场险中求生,让陈毅更加坚定了信念——无论形势多么艰难,革命的火种绝不能熄灭。 多年后,陈毅回忆起1936年的这场脱险,仍心有余悸。他曾对身边人感慨:“那碗水,那句话,是我命不该绝啊。”据大余县党史记载,那位少妇只是个普通客家妇女,压根不知道自己无意间救下了一位革命将领。 而“广启安”糖铺,也在战火中湮没,只剩后人口口相传的故事。陈毅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南方游击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枪炮的较量,更是无数普通人默默支持的结果。那一碗温水,不仅解了他的渴,更点燃了他继续战斗的希望。

0 阅读:20

猜你喜欢

瑶步踏花归

瑶步踏花归

只会拙笔垦史田,阡陌纵横,当心脚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