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议员何君尧大胆呼吁:把维多利亚港矗立百年的伊丽莎白女王雕像撤掉,换上誓死禁烟、抗击列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何君尧这可不是一时兴起,早几年他就有过类似念头,比如建议把那些带着殖民味儿的地名,换成岳飞、文天祥这类民族英雄的名字,还曾呼吁法官别再戴那顶“方便面似的”假发,说要彻底清除司法里的殖民痕迹。 到了2025年,他又把目光投向了维多利亚港的雕像,直言这些殖民时期的符号就像“没擦干净的历史污渍”,总在提醒着被英国殖民的那段憋屈日子。 维多利亚港这名字本身就藏着段不光彩的历史。1861年那会儿,英国正到处抢地盘,“日不落帝国”的旗子插遍了大半个世界。为了显摆自己的统治,他们把这片海港冠上了女王的名字。 也就是那时候,借着《南京条约》,香港岛成了英国的囊中之物,这名字一叫就是上百年,成了刻在地理上的殖民印记。 而这提议一冒出来,香港人吵翻了天。支持者说,都回归快三十年了,还让殖民时期的雕像杵在那儿,心里膈应。有网友打趣:“维港夜景那么靓,旁边站着个侵略者象征,多不协调。”甚至有人提议把维多利亚公园改叫“人民公园”,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这片土地现在是谁的。 反对的声音也不少,有人觉得皇后大道、维多利亚港这些名字早就和香港融在一起了,改了反而让人不适应。还有人算起了经济账:改个地名,地图、路牌、公司文件全得换,没几十亿港币根本打不住,从务实的视角看有些不大值当的。 其实香港这几年一直在慢慢清理殖民痕迹。2024年,特区政府就改了法律条文,把“女皇陛下”“总督”这些词全删了。但雕像、地名这些东西天天在眼前晃,影响更隐蔽也更深远。 何君尧也想过折中办法:实在舍不得拆,那就在旁边再立个林则徐像,让大家看看“维多利亚光鲜外表下的龌龊事儿”。 别的地方处理这种事儿有不少招。上海、武汉有些老租界的房子还留着,但都挂了牌子讲清楚来龙去脉,既留住了老物件,又把历史说透了。 香港旅游局的人说过,公园改名这种事得看大家接不接受,毕竟香港想做“中西桥梁”,得在文化自信和国际范儿之间找个平衡点。 说到底,这事儿争的不是换个雕像那么简单,是香港在找自己的文化根儿。当大家开始琢磨林则徐该不该站在维多利亚女王的位置上时,这座城市其实是在学着直面过去,然后抬头往前走。 不管最后怎么定,何君尧这一提议就像往水里扔了块石头,让香港人重新看看那些天天见的东西——到底是没啥说道的地标,还是没扫干净的历史灰尘?
香港要步加拿大后尘了?近日,印度裔学J在香港毕业,他称希望启发更多非华裔青年
【83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