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16岁的女护士,双眼被美军炮弹炸瞎,当场昏死,醒来后,她听到美军叽里

幽默风趣乐开怀 2025-07-17 16:54:09

抗美援朝中,16岁的女护士,双眼被美军炮弹炸瞎,当场昏死,醒来后,她听到美军叽里呱啦地对话声,她大气不敢出,死死屏住呼吸,装成尸体,谁能想到,这个瘦弱的姑娘,即将创造战争奇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春天,朝鲜战场连日阴雨,泥泞的山路上,志愿军第60军野战医院的医疗队伍正在转移。 队伍里,有一个背着药箱的四川小姑娘,叫张道华,那年她刚满16岁,她原本该在课堂上读书,却主动报名参军,被编入三分院做护士。 那一带的山谷低洼湿滑,战况愈发紧张,枪炮声从远处传来,愈发密集,5月下旬,第180师在突围中被敌军合围,医院接到紧急撤离命令。 院长将243名伤员分配给医护人员转移,张道华被分派照顾七名伤员,其中一名是昏迷的重伤员,她得全程背着。 队伍出发时,天空低沉,枪炮声时远时近,张道华把那名昏迷战士牢牢捆在背上,扶着其他几位伤员往北方突围,雨水把道路变成泥潭,医护人员一边拖一边背,衣服湿透贴在身上。 经过一处被炮弹炸开的山口时,张道华看见院长倒在血泊中,脸上没有了表情,她只停了一瞬,用手背擦了眼泪,继续往前走。 他们连续突破几道封锁线,伤员越来越疲惫,走出山谷后,她发现一个拄拐的战士不见了。 她背着重伤员又折返回去寻找,绕过塌方的山坡,看见那名伤员倒在一处弹坑边,她刚把他扶起来背到背上,就被一颗子弹击中太阳穴,瞬间倒地昏死过去。 等她再次睁开眼时,头痛欲裂,脸上全是血,耳边是断断续续的哭声和杂乱的脚步声,她听见美军的说话声,还有皮靴踩在泥水里的声音,有人走近,粗重的呼吸声混着枪托砸在她身上的钝响。 她没有动,竭尽全力屏住呼吸,像一具尸体一样躺在原地,那几名美军最终离去,山谷又恢复了沉寂。 她想睁开眼睛,可眼前是一片黑暗,她试着坐起,头晕目眩,她抓起一把湿泥糊在脸上,为了遮住血迹,也为了防止再被发现,她判断方向,凭着记忆里的山势方位,向北方爬去。 她的身体伤痕累累,雨水沿着衣服流进伤口,刺痛钻心,她爬过灌木丛,荆棘划破军装,手臂上满是血痕。 有一次,她滚过一段公路,听见车队驶来,只能滚进一旁排水沟,几只皮靴踩在水沟边,一脚踢在她身上,几根肋骨被踢断,她咬着泥巴,不敢发出声音。 她的手掌磨破,膝盖磨穿,爬行时像用骨头在拖动身体,她尝试舔草叶上的露水缓解口渴,但雨水不多,她找到一个军用水壶,晃了晃有水声,喝下后却发现是汽油,呛得喉咙发红发烫,她只能继续拖着身子往前爬。 那一晚,下起了大雨,她靠着雨水恢复了一点力气,她摔进一个弹坑,泥水灌满伤口,整个身体泡在冷水里,她以为自己要死在那里。 快天亮时,她听见远处传来熟悉的命令口令声,是汉语,不是敌军,她用尽最后的力气拍打水壶,靠着响声发出求救信号。 战友们发现她时,她已经意识模糊,身体冰冷,军装像破布一样贴在身上,她的红十字袖章还套在手臂上,紧紧抓着没有松开,卫生员清点她的伤口,全身大小创口共二十多处,有的已经开始感染。 肩胛骨深处卡着一块弹片,差不多有筷子长,医生当时说,她能活下来已经是个奇迹。 她被送到后方医院抢救,持续高烧,昏迷八天才苏醒,醒来后,她的双眼已经无法复明,医生在病床前站了很久,最后告诉她,再也看不见了,她没有说话,只是摸了摸脸上的纱布,安静地躺着。 统计显示,她在失明状态下,靠着手肘和膝盖,匍匐前进超过十公里,一个16岁的姑娘,在敌人眼皮底下,凭着意志力活了下来,还保住了她负责的伤员。 1953年,她作为先进青年代表赴京参加大会,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了她,她戴着墨镜,走上讲台的时候步伐很慢,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定。 后来,她学习盲文按摩,申请继续为战友服务,在荣军医院为伤残军人治疗病痛,她的工作细致认真,从未出过差错,组织给她安排轻松岗位,她都婉拒,说自己还能出力。 她和一位在战场上截肢的炮兵结婚,生活简朴,彼此照应,晚年在成都荣军院小道上,人们常看到她拄着盲杖散步,停在刻着“180师”的石碑前,轻轻用手抚摸大理石上的字。 她始终记得她背出的那些伤员,有一次,护理员无意间听到她低声说:“院长,伤员我都带出来了,”这句话,她从没对别人讲过,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句话她埋在心里多年。 她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为一群伤员拼尽了全力,她没留下太多照片,故事也鲜有人知,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人不止一个,他们用血与骨撑起了一个国家的尊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张家口视角——第1407集 | 15岁随军入朝鲜当护士,16岁救战友双目失明,致敬英雄张道华

0 阅读:0
幽默风趣乐开怀

幽默风趣乐开怀

幽默风趣乐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