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广州,早就开了通商口岸,洋行、码头扎堆,来往的车马比以前多了十倍不止,老路坑坑洼洼的哪够用?所以那会儿城里总在修路,你看这张照片里的苦力,就是干这活儿的。 这些人挤在窄巷子里,两边的房子都是岭南常见的白墙黑瓦,墙皮掉得一块一块的,跟他们身上的衣裳似的——粗麻布的褂子洗得发白,补丁叠着补丁,有的地方还破了洞,冬天穿这样,风一吹估计骨头缝都疼。你看他们站成两排,有的把胳膊揣在袖子里缩着,那是实在冻得受不了;有的想站直了,可脸上那股子累劲儿藏不住,估计天不亮就被喊来干活,到这会儿早就乏透了。 中间横着的那大家伙,看着像个大碾子,石头做的,死沉死沉的。那会儿没什么机器,修路全靠人力,这些苦力就得用绳子套着碾子,喊着号子一步一步往前挪,把坑坑洼洼的土路、石板路碾平。你想啊,广州夏天热得能烤出油,冬天湿冷刺骨,他们就靠这身破衣裳扛着,一天干下来,挣的钱可能也就够买俩窝头。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广州,早就开了通商口岸,洋行、码头扎堆,来往的车马比以前多了
历史小破
2025-07-17 14:59: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