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不会有人真的盼你好。这几年以来,包括法国,德国,还有加拿大等一系列国家在

修竹崽史册 2025-07-17 11:42:47

这个世界不会有人真的盼你好。这几年以来,包括法国,德国,还有加拿大等一系列国家在内,一直在给美国敲边鼓,他们给美国提的一个建议,就是眼下当务之急的目标,应该先集中精力来对付我们。而且这些建议都是他们公开说的,而且说过还不止一次。   法国、德国、加拿大这些国家会有这些举措,无非还是看到这几年全球力量格局在慢慢变化,中国经济体量和科技影响力的提升,对他们现有的地位造成了很大压力。   对这些西方国家来讲,他们太清楚“蛋糕”就这么大,一旦美国的主导优势受到削弱,跟着“分红”的小伙伴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有利位置,所以与其坐等格局变了再被动应对,不如及早联合起来,尝试把局面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尤其是美国愿意当头阵,这些盟友站在后面摇旗呐喊,既可以借力打力,又不必承担最前线的压力,防守变成了最主动的选择,也是他们应对变化的惯有思维方式。   这些国家并不仅仅靠喊口号来应对挑战,他们非常擅长利用国际规则和制度,不管是全球贸易的门槛、还是技术评审、数据标准的制定,只要他们有条件“带节奏”,就会把标准搞得特别细致和苛刻。   很多高端产业,比如智能制造、新能源、基础芯片,各类进出口要求几乎每年都在升级,技术许可和投资安全条款层层加码。   对外宣传上说是维护“公平公正”,实际上都是用看似普遍适用的标准,优先保护本国企业,把真正的新技术、新产业挡在圈外,这些年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力度和频率都明显增加,就是要在制度层面为自己先占个位置。   这些国家还在本国的新闻报道、学术研究、智库观点里,都在不断强化“中国威胁论”或者“系统竞争者”这样的标签。   媒体反复报道,智库研究频繁出台,各级政府引用各种数据,目的就是让全社会对我们时刻警觉,这样一来,不仅一般民众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商界、政界也会逐渐形成更为统一的对外认知。   在这样的舆论基础上,相关政策的出台阻力自然就小很多,即使是并不直接相关的产业,也容易受到波及,制度和心理“防火墙”同步筑起之后,再想打破壁垒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即使现在各种“去风险”的说法和措施层出不穷,在一些领域还是离不开合作,比如气候变化、绿色能源、应对全球流行病等问题,法国、德国、加拿大这些国家也都需要中国的技术和市场,只不过这种合作不像以往那么顺畅了,条款更多,审查更严。   每一次合作谈判背后,这些国家都会小心权衡自己和美国的利益关系,避免因为合作失分或被盟友质疑,可以说“合作有条件,伙伴有限度”成了他们的最新常态。   国际关系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大家都明白的自身利益,这些表面朋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和美国站在一起,就很难真的盼望他们会由衷地为我们的成功喝彩,明白了这一点,外部的形势就看得更透彻些。   与其期待别人的善意,不如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核心目标,稳步扩大自身优势,这才是应对当下形势最明智、最现实的办法。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