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中方导弹进驻伊朗?以色列F35不敢靠近,英媒称多国已向白宫汇报!   英国《

正又直说事 2025-07-17 09:44:11

大批中方导弹进驻伊朗?以色列F35不敢靠近,英媒称多国已向白宫汇报!   英国《中东之眼》突然甩出大料,说以色列6月13日空袭伊朗后不到两周,多个阿拉伯国家情报机构发现,一批中国制造的新型导弹系统正通过隐蔽渠道往伊朗运。消息还说,以色列的F-35I隐身战机现在都不敢靠近伊朗领空了,连白宫都收到了多国的紧急汇报。   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国际关注,但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呢?首先,我们需要验证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在第一时间就对此事进行了回应,明确表示该报道内容不实。   中方强调,一贯坚持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系统的扩散的原则,并且不会向交战国出口武器。这一表态直接反驳了英媒的说法,表明中国在军售问题上的严谨态度。   那么,英媒为何会抛出这样的报道呢?其一,可能是为了渲染中伊合作,制造地区紧张气氛。中东地区局势本就复杂,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通过炒作中国向伊朗提供导弹,可以加剧地区紧张,转移国际社会对其他问题的注意力。   其二,英媒可能有政治目的,试图影响相关国家的决策。美国一直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若能坐实中国向伊朗提供武器,可能会促使美国进一步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同时也可能影响中伊之间的正常合作。   接下来,我们看看伊朗的实际情况。在此次伊以冲突中,伊朗的防空系统表现不佳,甚至被以色列的F-35战机打得近乎瘫痪。伊朗深知自己在军事上的劣势,尤其是在面对以色列和美国的空中打击时,防空能力不足成为致命弱点。   因此,伊朗可能试图通过舆论炒作,营造出获得外部支持的假象,以暂时“吓住”对手,争取宝贵的喘息时间。例如,此前伊朗媒体也曾炒作“引进400架歼-10”的消息,但其真实性同样存疑。   从中国的外交政策来看,中方一贯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在军售问题上更是谨慎。中国与伊朗保持着正常的经贸和能源合作,例如中伊在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合作项目。   但在军事合作方面,中国始终坚持国际法和联合国决议,不会轻易向冲突地区出口武器。此次中方的回应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明确表示不会向交战国出售武器装备。   此外,伊朗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其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其一,伊朗国内政治斗争激烈,决策层在“全面报复”与“忍辱求和”之间摇摆不定,这使得伊朗无法发出统一、坚决的威慑信号。   其二,伊朗长期受西方制裁,支付能力有限,难以承担大规模军购的费用。其三,伊朗过去在军购上的反复无常,如对俄战机的采购问题,也让潜在卖家对其能否稳定、顺利地执行大型军购合同充满疑虑。   那么,以色列F-35不敢靠近伊朗的说法又是否可信呢?根据搜索结果,以色列在此次冲突中出动了大量F-35战机,对伊朗的军事目标进行了打击,而伊朗的防空系统未能有效拦截。   这说明以色列的F-35战机在技术和战术上仍具有优势。虽然伊朗可能试图通过引进先进武器来提升自身防御能力,但短期内难以实现。因此,所谓以色列F-35不敢靠近的说法,更多是一种舆论炒作,缺乏实际依据。   最后,我们来看看地区影响。中东地区局势的稳定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中国在中东有多个“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如伊拉克的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如果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不仅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对地区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中国一直呼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反对使用武力。   这件事还在继续发展。没有人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将成为中东地区近期最受关注的焦点事件之一。各方的行动和反应,都将被世界各国密切关注。   综上所述,英国《中东之眼》的报道缺乏事实依据,更多是一种政治炒作。中国在军售问题上的立场明确,不会向交战国出口武器。伊朗虽然面临军事上的困境,但受多种因素制约,短期内难以与中国达成大规模军事合作。   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军事手段加剧紧张局势。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正又直说事

正又直说事

又正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