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金庸设家宴款待聂卫平。保姆上了15只大闸蟹,聂卫平狼吞虎咽吃了13只。不料,聂卫平走后,金庸脸色一变,立马开除了保姆。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1948年他移居香港,先是干新闻,1955年开始写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出,他名声大噪,后来《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作品更是火遍华人世界,全球卖了1亿多册。1959年他创办《明报》,凭犀利社论和公正报道,把它搞成了香港最有影响力的中文报纸。到1983年,59岁的金庸已经是文学和新闻界的顶尖人物。 他从小就喜欢围棋,闲下来常研究棋谱,虽然自认水平一般,但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一点不少。听说聂卫平在广州比赛,他特意请人捎信,想拜师学棋。这不光是想提高棋艺,也是对聂卫平才华的认可。 聂卫平,1952年出生在辽宁沈阳,从小就迷围棋。9岁开始跟着名师学,1960年代进北京围棋队,1970年代成职业棋手。1975年他拿下中国围棋锦标赛冠军,1977到1979年连赢三年。1979年首届“新体育杯”他又夺冠,之后四年没让冠军旁落,创下五连冠纪录。1983年31岁的他,在广州决赛3比0赢了钱宇平,风头正劲。 他的棋风厉害在布局新奇、计算准,特别擅长乱战中找出路。1976年他带队访日,6胜1负打败日本顶尖棋手石田芳夫九段,震惊棋坛,人称“聂旋风”。到1983年,他已经是中国围棋的头牌。 金庸挑了从化这地方设宴,因为那儿安静,风景好,适合聊天。他早早备好一桌菜,主打15只大闸蟹,都是朋友送的珍品。聂卫平一来,金庸亲自招呼,两人聊围棋聊得投机。金庸还郑重拜聂卫平为师,虽然没真跪下,但行了三鞠躬,足见诚意。聂卫平挺感动,也乐意教这个比自己大28岁的“学生”。 对弈几局后,到了饭点。大闸蟹端上来,个大味鲜,聂卫平吃得开心,一连吃了13只,桌上只剩2只。这在当时不算啥稀奇事,聂卫平年轻胃口好,金庸又热情好客,主人高兴客人吃得多。 问题出在保姆身上。她见聂卫平吃得多,低声嘀咕了一句,大意是“这些蟹是送给先生的礼物,怎么吃得这么干净”。这话虽小声,金庸和聂卫平都听见了。聂卫平有点尴尬,但金庸马上打圆场,说“吃得尽兴我才开心”,气氛才没冷下来。 宴会结束后,聂卫平走了,金庸却变了脸。他把保姆叫来,直接说她失礼,客人吃多少是他的事,轮不到她评头论足。保姆解释只是随口说说,没恶意,但金庸不听,第二天就让她走人。这事干得挺狠,但也能看出金庸的脾气。 金庸开除保姆,不是小题大做,而是有他的道理。第一,他特别看重礼节。聂卫平是他请来的贵客,保姆当面抱怨,等于扫了他的面子。第二,他对朋友真心。聂卫平吃得多,他不觉得浪费,反而觉得是朋友不拘束的表现。保姆这话,像是说他招待不周,有点戳心。第三,金庸家教严,规矩多,保姆失言在他眼里就是不懂事,留不得。 这事传出去,有人觉得金庸太较真,但也有人觉得他原则性强,做事不含糊。 聂卫平倒没把这当回事。金庸后来写信跟他解释,还道歉怕他介意。聂卫平回信说“小事一桩”,完全没往心里去。他反倒觉得金庸这人讲究,够义气,对他更尊重。俩人关系没受影响,反而更好了。 这顿饭后,金庸和聂卫平常联系。聂卫平每年去香港,两人下棋喝茶,聊文学聊围棋。金庸棋艺没大长进,但乐在其中,聂卫平也耐心教。1984年,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连赢11局,成了民族英雄,1988年还被封“棋圣”。金庸这边,1980年代修订小说,1990年代淡出报业,2000年拿香港大紫荆勋章。 俩人到晚年还常提起这顿饭,金庸说“结识聂先生是快事”,聂卫平也说“金先生是我敬重的朋友”。2018年金庸去世,聂卫平难过地说,他走了是文化界的大损失。 保姆被辞后咋样,没人知道。可能找了新活儿,可能回了老家。她也就是普通人,随口一句丢了工作,挺倒霉,但也没啥好说的,毕竟失言在先。
金庸武侠,最强的十种掌法降龙十八掌只排第二位。第十名:大须弥掌这门掌法属于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