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光鲜与灰暗并存”的缩影,一个国家该做的事,搞得像在藏脏东西 英国政府

子辰话世 2025-07-16 13:28:06

英国政府“光鲜与灰暗并存”的缩影,一个国家该做的事,搞得像在藏脏东西

英国政府在一项“超级禁令”保护下,秘密安置了大约4500名曾为英军服务的阿富汗人及家属,总目标是6900人,花了8.5亿英镑。这事本来早该公开,但直到这周二,法官马丁·钱伯林亲自裁定:禁令解除,才让公众第一次知道这个国家曾搞过这么一出几乎可以拍成Netflix的剧情。

真要说阴影的源头,还得回到2022年。当时国防部一个工作人员发邮件失误,把一个包含19000名“协助过英军的阿富汗人及其家属”的表格直接泄露了,还上传到了互联网。一瞬间,这些人变成了“通缉名单”上的常客,等于在塔利班眼前点了个名。

所以英国政府赶紧启动了一项秘密撤离和安置计划,为了防止媒体曝光,还首次以国家安全的名义申请了“超级禁令”。这个禁令有多狠?不仅禁止报道泄密事件本身,连“有这个禁令”的消息也被禁掉。熟悉英美法制的人都知道,这相当于言论自由里最毒的一针。

但更关键的是,这事拖了三年。4500人确实被安置了,但剩下那些人呢?还有很多曾给英军做翻译、跑后勤的阿富汗人,至今仍在国内苟活,可能连逃的路都被封死。塔利班复辟后,他们就是被清算的对象,而英国这边却搞了个“选人过河”的计划,能救就救,救不到的……不是我不救,是你没在那张表里。

这个逻辑问题大了去:既然你说的是“道义上的补偿”,那为什么要搞偷偷摸摸?反过来说,要真是出于“安全考虑”,那你怎么现在又公开了?是怕被法院批了,还是因为政权换届了不想再扛锅?

国防大臣希利的那套说辞,说是“不透明做法”,其实说得好听了。这就是一场拖延战,政客一边做危机公关,一边用禁令拖过议会和媒体的嘴。而法官马丁·钱伯林这次公开裁定,点破的正是这种荒唐。他说得很直白:“这种禁令切断了民主社会的正常问责机制。”

你想想,这件事如果不是法院强行解密,老百姓哪怕知道了泄密,都可能根本不知道英国在悄悄做撤离工作。民主制度的自我修复机制,就靠几个敢拍桌子的法官和媒体维持。换句话说,如果没人吭声,这事就可能一直被锁进文件柜里,直到下一次泄密,或者更大的灾难发生。

而从阿富汗这边的视角看,这事就更魔幻了。一边是曾经在你军队里翻译的兄弟,现在可能被丢在喀布尔街头过命运的筛子;另一边是同样背景的人,正在英国领取社会住房和安置金——两者之间的区别,不是贡献大小,而是运气。

这种“道义选择性执行”的逻辑,不只在英国,几乎是西方撤军后的通病。美国、法国、德国都干过类似事。撤得快,走得急,回头只救部分人,然后打上“国家安全”的标签堵所有人的嘴。但问题是,这些“协助者”从一开始就不是情报人员,而是翻译、厨师、司机,是你们在异国搞战场工程必须依赖的人。他们不是间谍,不该被当作一次性工具。

最后我想说,如果这事放在中国语境下,会有很多人第一时间站出来批:这不就是“帝国主义的弃子逻辑”吗?其实说得也不冤——当年打仗你是“友军”,和平年代你就是“人道负担”,当年的承诺一夜清空,所有的“正义话术”也不过是战场临时搭建的遮羞布。

现在遮羞布被法官揭开了,英国还要继续怎么演,就看它接下来的操作。如果它真想兜底,那就把名单上剩下那些人也接出来。否则,说白了,这就是一次“选择性兑现承诺”的示范,民主外衣下的冷漠现实。

一句话总结:英国这场“救人秀”不是不值得肯定,但它的隐秘性、本地人的无感,和被丢下那部分人的绝望,让人没法心安理得地叫好。这不是英雄主义,是制度性冷血下的亡羊补牢。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子辰话世

子辰话世

子辰出品,必属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