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一句 “美国的稀土一点也不稀缺,全世界随便开采,但全世界的稀土却都得运到中国提炼加工”。此话一出,美国人当时就破防了! 30 年前,美国凭借先进的提炼技术供应全球 90% 的稀土,如今却彻底反转,中国主导稀土行业,提炼技术领先美国一二十年。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美国的芒廷帕斯稀土矿可是全球稀土市场的“霸主”。 这座矿的储量大、品位高,一度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需求,从开采到分离再到加工,美国拥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可谁能想到,没过多久,环保问题就成了美国稀土产业的“滑铁卢”。 稀土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液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周边居民怨声载道,在环保压力下,美国企业不得不将稀土分离和加工环节转移出去。 1998年,莫利公司关停了稀土的提炼环节,四年后,芒廷帕斯矿完全关闭,曾经辉煌的美国稀土产业就此一蹶不振。 就在美国稀土产业走向衰落的时候,中国稀土产业却在悄然崛起。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稀土产量仅2500吨,为了支持经济发展,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宽松政策,刺激了稀土行业的发展。 到了21世纪初,中国稀土产量达到了8万吨,是80年代的32倍,大大小小数百个稀土矿在中国破土而出,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 但中国并没有满足于仅仅出口稀土原料,而是开始在技术上发力。 1980年代,当西方企业还在用传统溶剂萃取法时,中国科学家徐光宪团队发明的“串级萃取理论”,将稀土分离纯度提升了三个数量级。 这套技术让中国能以每吨3000美元的成本提炼出军工级稀土,而美国企业的成本线还卡在2.8万美元,这一技术突破,让中国在稀土提炼领域开始崭露头角。 2010年,中国稀土产业迎来了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中日船只在钓鱼岛海域相撞,双方关系紧张,中国借此机会收紧了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这一举措引发了日、美、英、德、法、韩等许多国家的不满,但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影响力。 中国的稀土出口减少,使得稀土价格在一年内暴涨了五倍多,美国这才意识到,自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已经如此之深。 面对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美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摆脱依赖,特朗普政府宣布重启芒廷帕斯矿,并提出了“凤凰计划”,试图重建稀土产业链。 然而,美国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中国的稀土走私问题严重,国际市场稀土价格不仅没有因为中国的收紧出口而上涨,反而下跌了。 莫利公司最终申请破产,“凤凰计划”也以失败告终。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还不止于此,中国构建起了全球唯一覆盖稀土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 从江西矿山的数字化开采,到内蒙古的绿色冶炼园区,再到珠三角的永磁材料产业集群,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占据了主导地位。 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MPMaterials,至今仍需将矿石运往中国进行精炼,这种结构性依赖,让马斯克的提醒在华盛顿听来格外刺耳。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在稀土精炼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还在不断扩大。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的绿色、高效电动开采新技术,稀土回收率大于90%,浸取剂用量减少80%,浸出液中有害杂质含量降低70%。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开采效率,还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而美国同类研究还停留在论文阶段,工业化试验至少需要三年。 如今,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 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稀土资源产量占到了全世界的61%,全球92%的精炼稀土都产自中国,在17种稀土元素中,中国在11种的材料应用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最新报告也承认,中国在稀土精炼能力上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实力的新标尺。 马斯克的话,让美国看清了自己在稀土领域的尴尬处境,曾经的优势早已不复存在,而中国却在稀土行业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华丽转身。 这背后,是中国三十年如一日的技术积累和产业链整合,是中国在面对国际压力时的坚定与智慧。 美国要想在稀土领域重新崛起,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中国,已经在稀土这个战场上,赢得了漂亮的一仗。
中国又中计了?美国先是解除了部分芯片设计软件的禁令,又允许向中国C919客机出口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