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大学读书,第一堂课,老师问她:“你的英语如何?”邓亚萍尴尬地回答:“我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 24岁的邓亚萍走在校园里,看着青春洋溢的大学生,感受到自己和他们的差别,她在乒乓球赛场上难逢敌手,但在校园中却是个“小白”。 虽然经常要出国比赛,但她的英语水平几乎为零,没有翻译,她听不到外国人说的是什么,无法和人交流,无法在国际会议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令一向自信的邓亚萍感到挫败。 但繁忙的训练和比赛,让她根本没有时间能静下心好好地学习,在退役后,她被任命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这项工作需要使用英语或法语交流。 这对邓亚萍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她必须快速地学会英语,这样才能和其他人交流。 “你的英语水平如何?到哪种程度?” 在上课前,英语老师要先了解她的情况,才能为她量身制定学习方案,就在老师思考着从哪个阶段教她时,就听到她不好意思地回答,自己顶多认识26个英文字母,结果在默写的时候,她绞尽脑汁都凑不齐。 邓亚萍看着面前的英语资料,大眼瞪小眼,她不认识它,它不认识她,看着她尴尬的模样,老师忍不住笑了一下,说道:“别担心,只要用心学,很快就能达到你的要求。” 老师说的不是假话,邓亚萍不需要像上学时按部就班地学习,她又不用考试,她最主要的是会说能听懂,不用非要按照语法什么的来学习。 为尽快将英语水平提升起来,邓亚萍每天认真听课,回到住的地方后就熬夜学习,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办法,就是靠死记硬背,多看多读。 有时候,正看着书,眼皮子就耷拉下来,忍不住趴在桌子上睡过去,醒来后翻着书继续学习。 一对一的教学很有针对性,将她的英语水平提高不少,在完成学业后她选择去国外进修,在全英文的环境中,更有助于她的英语提升。 往日让她感觉头大的英语,经过她不懈的努力变得轻而易举,终于她能站在外国人面前,轻松流利地说出完整的英文。 在其他人开始进入社会的年纪,邓亚萍选择来到学校深造,她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剑桥学子参加毕业典礼,她一度以为自己与这些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后来她感觉自己还不错,或许可以尝试。 于是她来到剑桥大学,她真的完成当年遥不可及的梦想,拿下经济博士学位。 在不断充实自己的时候,邓亚萍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和林志刚结婚。 两人早就认识,只是之前迟迟没有在一起,邓亚萍忙于比赛,没有多少心思分到外面,在她退役后,两人再次相逢,终于牵手走到一起。 在有了孩子后,邓亚萍感受到生命的延续,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她都会选择亲力亲为地教育孩子,当然双方父母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忙,能让他们有时间完成自己的事情。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邓亚萍不可避免地想让他能在乒乓球领域有所成就,她特意在家里面装了个乒乓球桌,有时会带着老公孩子来一把,更多的是想要吸引儿子。 虽然儿子没有像她想的那样走上这条路,但她没有强制儿子去选择,她很尊重孩子的意见,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是孩子的事情,不能因为她是母亲就插手其中。 虽然邓亚萍已经退役多年,但乒乓球场上依旧留着她的传说,不过对她来说,乒乓球不止是她生活的全部,只是她24岁前最重要的一条路,在24岁之后,她走上一条新的道路,开启自己更精彩的人生。 参考来源:专访|“大魔王”邓亚萍11年转换人生 新京报
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大学读书,第一堂课,老师问她:“你的英语如何?”邓
蔼鸣
2025-07-16 00:15: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