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在印度理工学院演讲时说,中国花了3000亿美元研发5G,可是印度只花了大约两年半就实现了。 (信源:网易新闻——印度国安顾问:印度仅用2年就搞定5G;中国劳动力22年后只剩23%)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最近抛出一个论断:中国花12年、砸3000亿美元才搞出5G,而印度只用两年半,靠私营公司就办妥了。 他这番话的分量,在他“阴谋家”和对华鹰派的身份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多瓦尔在印度政坛地位稳固,是边境对峙等强硬政策的幕后推手,他的表态,自然被视作印度自信的某种宣言。 可是,这究竟是印度的技术超越,还是对5G内涵的根本性误读? 要看清这事,需先明白5G“商用”的含义。对中国来说,5G并非一蹴而就,是从2G缺席、3G跟随、4G追赶,经长期补课和积累,才实现并跑与引领。多瓦尔所说的3000亿美元,并非仅用于建基站,而是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 5G是全新技术架构,而非4G的补丁。中国企业提交的5G标准必要专利占全球超三成,这背后是工程师日夜攻关和大量资金投入形成的技术护城河。 反观印度,2022年10月开启5G商用,但这“商用”是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部分城市信号覆盖。其设备清单中,占一大半的还是我国的设备,核心技术更是由我国掌握,印度运营商都需与其合作。 虽高喊“印度制造”,但本土企业多是组装和包装,核心技术和部件严重依赖“亲密伙伴”。就像宣称“造”出新能源车,可芯片是高通的,系统是安卓改的,电池和电控模块也来自海外,这样的“自研”底气何在? 数字对比更直观。目前,中国5G基站数量超300万座,信号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还延伸至偏远乡镇和农村;而印度基站不足50万座,覆盖率低,七成人口所在的广大农村地区网络不稳定。 网速方面,中国5G平均下载速率稳定在300Mbps以上,印度则在200Mbps左右。用户规模差距更大,中国5G用户超8亿,印度刚过亿。 更深层次的制约,来自宏观基础设施的硬伤。中国的光纤网络覆盖率超过八成,而印度不足三成。一个至今尚未完全建成统一国家电网的国家,谈何支撑5G这种高耗能网络的稳定运行? 去年新德里一场大雨就能让机场瘫痪六小时,这种基础能力,让人不禁对其网络在极端天气下的可靠性打上问号。进一步看,印度电信运营商大多负债累累,一边背着巨额债务,一边还要硬着头皮扩建网络,其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印度也曾试图“自力更生”。出于安全考量,新德里出台政策,将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排除在5G建设之外。谁知,一些原先使用中国设备的运营商在更换设备后,网络兼容性和稳定性问题频出,消费者的体验直线下降。 技术自主,从来不只是看你能不能用,而是看出了问题你能不能修,关键时刻被人卡脖子,你能不能顶上。当芯片制造、核心网自研、标准话语权这些命脉还攥在别人手里时,谈论“搞定”5G,或许为时过早。 我们也不否认印度的潜力。它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快速增长的年轻市场和超过6%的经济增速。在政府补贴和私企推动下,其5G用户增长率位居世界前列,班加罗尔的科技园区也确实汇聚了大量人才。 但这些光鲜的表象之下,是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供应链短板、城乡数字鸿沟等难以回避的现实。一位班加罗尔的程序员就曾抱怨:“5G信号时好时坏,看视频卡得像PPT。” 话糙理不糙。技术进步需要的是时间、人才和资本的踏实积累,而非弯道超车的政治口号。多瓦尔这番听起来提气的讲话,究竟是说给民众和投资人听的,还是为了未来的选票? 面对这些根本性的差距,印度是会沉浸在“自我实现”的幻象中,还是会选择扎扎实实地去弥补短板,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毕竟,5G不是面子工程,它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底层实力。
[中国赞]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在印度理工学院演讲时说,中国花了3000
纸短情长啊
2025-07-15 20:56:39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