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中国的面,印度公然三个无理要求,一个比一个荒唐。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14日对中国提出了无理要求,宣称为实现印中关系正常化,两国必须解决边界摩擦、撤回部队及避免“限制性贸易措施”。 苏杰生先是宣称,由于边界摩擦得以化解,两国过去9个月在关系正常化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并宣称“我们现在有责任处理与边界有关的其他问题,包括降低紧张局势。”之后对中国提出了无理要求:一是撤回部队;二是避免限制性贸易措施。 印度的要求无疑是不正当且无理的,中方的贸易限制措施、尤其是稀土限制措施,是中方履行国际义务、对属于军民两用性质的稀土作出限制政策的,这属于中国内政,印度人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在这个问题上指手画脚。 另一方面,破坏边境局势和频繁挑衅的是印度方面,无视双方达成的协议,撕毁协议的也是印度,印度也就没有任何资格对中方的相关行动说三道四。 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缺乏诚意早有实证。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印军违反双方约定率先越线挑衅,造成人员伤亡;2023年数据显示,印军在实控线附近新增12处军事设施,明显违背“降低紧张局势”的承诺。 中国的稀土管控有充分法律依据。2021年《出口管制法》明确将稀土列为管控物项,全球主要稀土生产国均有类似措施——美国对稀土开采实施配额制,日本限制尖端材料出口,印度无权单方面要求中国放弃合法管制。 贸易限制说辞掩盖印度自身产业短板。印度每年进口的稀土中,80%用于军工领域,但其本土稀土加工产能仅为中国的3%。2023年印度稀土进口额达12亿美元,所谓“限制性措施”实质是对其过度依赖的不满。 中印边境局势的症结在于印度的双重标准。一方面要求中国撤军,另一方面自身在东段增兵至15万;一边呼吁贸易自由,一边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25%关税。这种矛盾态度,成为双边关系正常化的最大障碍。 印度的无理要求本质是霸权思维的体现。处理中印关系,应遵循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原则,而非单方面提条件。中国在维护主权和利益问题上不会妥协,只有正视历史与现实,才能为双边关系找到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