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翻了!山西游客丢儿童手表,环卫工高温翻8吨垃圾找回引争议山西大同最近出了件让

沧海一书客 2025-07-14 18:27:09

吵翻了!山西游客丢儿童手表,环卫工高温翻8吨垃圾找回引争议 山西大同最近出了件让人吵翻的事儿——游客卢女士家孩子丢了块儿童电话手表,结果两名环卫工顶着烈日,在8吨垃圾里扒了4个小时才找到。当事人感激得不行,可网上评论区直接“炸锅”,好多人忍不住问:“这到底值不值?怎么好意思让环卫工这么折腾?”

据封面新闻7月13日的报道,事情得从卢女士一家的旅行说起。前几天,她带着孩子从太原坐高铁去大同,本想着能逛逛云冈石窟、尝尝刀削面,好好感受这座古城的韵味。

没想到,孩子在列车上犯了“小迷糊”:把儿童电话手表塞进一个干净的纸质垃圾袋里当玩具,下车时一忙乎,连袋子带手表全忘在座位上了。等走出车站好远,卢女士发现手表不见,心里瞬间慌了神。

手表虽说不是天价,可绑定了孩子的信息,存着旅行路上拍的风景照,更要紧的是,没了它,万一孩子在陌生城市走散,连联系的渠道都没有。

情急之下,卢女士赶紧拨打大同的12345便民热线求助。接线员听完情况,立刻协调铁路部门和环卫系统追查。

原来,列车到达大同后,车上的垃圾会被统一运到当地的垃圾转运站。也就是说,装着手表的垃圾袋,这会儿正混在满满当当的垃圾里,能不能找着,全看能不能在垃圾被压缩、转运前“捞”出来。

转运站的工作人员接到任务时,现场的场景让人犯难:8吨垃圾堆成小山,当天大同气温直逼35度,太阳晒得地面发烫,垃圾发酵的酸臭味呛得人睁不开眼。

两名环卫工师傅没二话,套上薄薄的手套就钻进垃圾堆。别以为“翻垃圾”是件简单事,垃圾袋五花八门,有的破了漏出馊水,有的裹着碎玻璃、果皮烂叶,每扒开一层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划伤手。

4个小时里,他们几乎没直过腰,额头的汗不停地流,手套被污水泡得发软,可就是这么一点点“抠”,还真让他们在一堆废纸壳和塑料瓶里,摸到了那个装着手表的纸袋。

卢女士接到电话时,激动得声音都抖了,见到环卫工时一个劲地说“太感谢了,你们真是帮了大忙”。

当地媒体报道这事,特意夸大同从热线响应到环卫执行的“全流程高效协作”,说这是“城市服务温度”的体现。

可没想到,报道一出,评论区直接炸了锅。 有人算了笔“辛苦账”:“环卫工一个月工资才多少?为了一块手表,让他们在高温里熬4小时,扒8吨垃圾,这人力、精力成本谁买单?”

还有人直指家长责任:“自己孩子丢东西,凭啥让别人用命兜底?要是每个游客都这么折腾,环卫工得累成啥样?”

当然也有不同声音,说“城市就该有这样的温度,能帮老百姓解决小事才是真服务”,可这话刚冒头,就被更多质疑盖过去:“温度不是这么烧的,基层劳动者的命也是命啊!”

这事越吵越凶,其实吵的不是“该不该帮忙”,而是“怎么帮忙才合理”。环卫工师傅们二话不说埋头找垃圾的样子,让人心疼又感动,可反过来想,要是每次游客丢个小东西,都要调动公共资源、让劳动者冒险,这“温度”会不会变成“负担”?

家长一时疏忽,却让别人承担高强度、高风险的劳动,到底是“服务到位”还是“权责不分”? 一块手表的失而复得,照出了城市服务的善意,也照出了“善意该怎么落地”的难题。

到底是该无条件满足求助,还是得平衡“需求”和“成本”?环卫工的汗水该不该被更慎重地对待?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能让我们想想: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怎么才能既守住“温度”,又别让基层劳动者“流血又流泪”。

0 阅读:1
沧海一书客

沧海一书客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