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一架巨型飞机突然出现在乌克兰基辅上空。 对习惯了导弹警报

小飞侠看国际 2025-07-14 16:00:06

2025年7月11日,一架巨型飞机突然出现在乌克兰基辅上空。

对习惯了导弹警报和无人机嗡鸣的基辅居民来说,这景象既陌生又令人困惑——它有着民航客机的外形,却飞行在早已关闭三年的乌克兰领空。

有人仰头惊呼:“是民航复航了吗?”更多人则警惕地举起手机拍摄。这架飞机不急不缓向西飞去,留下整座城市在猜疑中沸腾。

仅仅三天后,基辅上空再现异象:一个气球状不明物体悄然漂浮。而此前的7月12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居民也目睹了类似物体悬停天际。

乌克兰空军推测这些可能是“从俄罗斯发射的侦察装置”,但俄方照例沉默以对。战争下的天空,似乎正在变得诡异起来。

谜底在飞行轨迹中逐渐清晰。这架引发轰动的飞机正是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公司的An-124重型运输机(注册号UR-82073)。

它并非如俄媒坚称的“从第聂伯罗起飞”,而是从基辅市郊的斯维亚托希诺机场直接升空——自2022年2月战争爆发起,它就与其他几架同型号飞机一起被困在此地,在空袭威胁中静卧了四年三个月。

卫星图像捕捉到了转移迹象:7月2日,两架相对完好的An-124停放在安东诺夫工厂的停机坪;7月5日,其中一架被拖至跑道旁,显然在为飞行做准备。

当这架载重150吨的空中巨无霸最终冲破封锁飞往德国莱比锡时,它穿越的不只是地理空域,更是一道被俄军宣称为“绝对控制”的心理防线。

这趟飞行首先是乌克兰航空血脉的延续。作为全球现役第二大运输机,An-124代表着乌克兰曾经的航空荣耀。它的成功撤离,使安东诺夫公司在德国莱比锡的运营机队增至5架,保住了国际货运市场的竞争力。

而在战场层面,这些飞机未来可继续为北约向乌克兰转运军火提供运力支持——此前它们已完成过美军F-16战斗机部件的运输任务。

其次,这无疑是对俄军情报能力的羞辱。俄罗斯军事频道“轰炸机频道”愤懑地承认:“安-124完好无损地离开,我们的特工睡着了……组织监视这些机场是情报机构的基本职责。”

一架庞然大物在俄军宣称的“制空权”下从容飞离,暴露了其战场感知能力的巨大漏洞。

而对乌克兰民众而言,这架本国制造的飞机在首都上空平稳飞行,传递着久违的安定感。社交媒体上,有人注意到飞机使用了俚语缩写的呼号“PTNPNH”,直译为粗鲁的侮辱性短语。

这种带着黑色幽默的挑衅,在长期压抑的民众心中激起了短暂却真实的振奋。

当人们尚未从运输机事件中回过神时,新的异常接踵而至。

7月12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上空出现气球状不明物体;14日,基辅居民再度目睹类似漂浮物。乌克兰空军迅速将其定性为“可能来自俄罗斯的侦察装置”,但俄方依然拒绝回应。

此类“神秘物体”在战时乌克兰并非首次。早在2022年4月,基辅就曾出现疑似飞碟的物体引发恐慌;2023年2月,不明飞行物再度现身,乌情报部门仅模糊表示“局势受控”。

当天空成为战场,每一道轨迹都可能是威胁。俄军防空部队甚至曾在紧张中将明斯克飞往莫斯科的民航客机误认为无人机,在谢列梅捷沃机场附近开火——混乱中的误判随时可能酿成惨剧。

战争持续三年半,乌克兰领空早已成为多重力量的角力场:俄军的导弹与无人机仍在肆虐,平均每周刷新袭击规模纪录;

乌军则用廉价无人机精准打击俄军补给线,让价值15万美元的军用卡车在千元无人机面前化为废铁;而北约援助的F-16即将加入战局,势必改写空中力量对比。

当重型运输机穿越关闭的空域,当不明气球悄然漂浮,这些“异常”暴露的是现代战争中一个冰冷现实:所谓制空权,已不再是绝对的掌控,而成了碎片化的争夺。

没有谁能真正覆盖每寸天空,就像俄军既打不下违规起飞的运输机,又拦不住贴地飞行的攻击无人机。

基辅居民仍然习惯性仰望天空。当An-124巨大的阴影短暂掠过街巷时,有人看到的是国家尊严的象征,有人看到的是盟友支持的信号,也有人只担忧它是否会引来新一轮空袭。

而在官方沉默与民间猜测之间,只有一点是确定的: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天空下,每一道陌生的航迹,都在改写人们对战争边界的认知。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小飞侠看国际

小飞侠看国际

喜欢国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