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阵枪响过后,西路军的廖副营长中弹负伤,二十多个蒙古人冲过来抢走了他的步枪和子弹。一个会说汉话的人抬脚碰了碰他:“没死就快走!等马家的人来了你就没命了!” 1937年3月,西路军在甘肃河西走廊跟马步芳、马步青的部队打得你死我活。那时候正是战事最惨烈的时候,西路军伤亡一大片。3月12日,部队在倪家营子突围,退到祁连山里,想喘口气保住点力量。廖永和当时是左支队的副营长,带着人去支援高台,结果碰上硬仗,右腿挨了一枪,血流了一裤腿。部队撤退时跑得急,他伤太重,走不动,慢慢就掉队了。 祁连山里冷得要命,风刮得跟刀子似的,雪下得路都看不清。廖永和靠着战友留下的脚印往前挪,腿疼得钻心,身上却全是冷汗。雪越下越大,脚印没了,他只能硬着头皮凭感觉走。到了4月初,他拖着伤腿走到讨赖河边,运气不错,碰上了11个同样掉队的战友。这些人里有的病了,有的伤了,衣服破得像叫花子,脸色白得吓人。他咬牙清点了一下装备:三支步枪,12颗子弹,干粮早吃光了。没办法,大家只能捡野兽啃剩下的骨头,用雪水煮着对付。 吃的没了是最头疼的事。干粮袋早就空了,一路上只能捡些野兽骨头或者牧民扔下的牛羊皮,煮着吃。4月初,他们到了苏里,晚上挤在一个河沟的岩洞里过夜。第二天早上,一个姓洪的连指导员发现东边山坡上有人影,说要去问路。廖永和看了一眼,点头让他小心点。结果洪指导员刚走没多远,一声枪响,他倒下了,没了动静。廖永和急了,抄起枪冲出去,一个战士跟在他后面。可还没跑几步,又是一排子弹扫过来,那战士当场死了,廖永和也中了两枪,摔在地上昏了过去。 八天后,他醒过来,发现自己还在战友身边。那个最小的战士眼泪汪汪,看他睁眼差点哭出声。廖永和想爬起来,可两条腿都废了,动不了。他喘着气说别哭,自己还活着。可他心里明白,这状态没法再跟部队走。看着身边的战友,他舍不得,但还是劝他们别管自己,快去找大部队。战友们死活不肯,说要带他一起走。可这冰天雪地的,担架都没有,怎么带?廖永和急得吼,让他们走,不然就找块石头砸死他。战友们哭成一片,最后没办法,同意先走,但留下一个人照顾他。 留下的是14岁的火娃子。临走前,战友们捡了一堆柴火和牛羊皮,还给他铺了厚厚的干草。之后,石洞里就剩廖永和跟火娃子俩人。火娃子每天给他擦伤口,把骨头砸碎跟皮子熬汤喂他。日子一天天过去,附近能吃的东西都找不下了。这时候,两个蒙古人闯进洞里翻了一通,没找到值钱的东西就走了。过了两天,一个50多岁的蒙古族大娘带着个男孩来了。她会几句汉话,聊了几句后走了。不一会儿,她让儿子牵着牲口回来,把廖永和和火娃子带回了她家。 大娘的丈夫给当地部落头人当管家,心黑手狠。为了巴结头人,他逼火娃子给头人当奴隶,把廖永和扔在一个小棚子里住。大娘护着他,不然他早没命了。等廖永和能拄着棍子走路,管家就让他去放羊。他腿脚不好,瘦得一把骨头,根本追不上羊群,挨了不少打。他试着逃了几次,都被抓回来,日子过得苦不堪言。直到1942年,他才瞅准机会跑出去。 时间到了1949年,听说解放军把马步芳赶跑了,廖永和心动了。他一路风吹日晒,走了18天,到了湟中县城,见到了县委书记尚志田。尚志田听完他的经历,带他去找省军政委员会主任廖汉生。后来,他被安排到省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1950年,经过组织审查,他重新入了党,还分了工作。从那以后,他在牧区干了24年,出力不少,为新中国建设添了砖加瓦。 讲到这儿,廖永和这人真挺硬气的。1937年那场枪响差点要了他的命,可他愣是撑过来了。从祁连山到蒙古族部落,再到重回革命队伍,这一路全是血泪。他跟那些掉队的战友一样,吃不饱穿不暖,还得面对枪子儿和马家军的追杀。后来被管家折磨那么多年,也没把他压垮。1949年听到解放的消息,他还能跛着腿走18天去找组织,这得有多大的信念啊。他这辈子,苦是真苦,但命硬,信念更硬。 其实想想,廖永和的故事挺接地气的。他不是啥大英雄,就是个普通战士,靠着一口气活下来。挨枪子儿的时候,他没想过自己能活多久;被管家逼着放羊的时候,他也没啥高大上的念头,就是想跑,想活。后来找组织,也不是为了啥回报,就是觉得自己该回去接着干。这人没啥花里胡哨的,就是实诚,倔强,硬扛着走完了这条路。
1938年4月16日,周总理陪着张国焘到武昌面见了蒋介石,可张国焘开口的第一句话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