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非遗银花丝丨孔雀翎成都金银器的制作源于公元前1700年的殷商,至汉代

宇荫娱乐八卦 2025-07-14 02:58:45

传统手工艺 非遗银花丝丨孔雀翎

成都金银器的制作源于公元前1700年的殷商,至汉代便出现了金银花丝制品。至汉代,成都的金银器工艺水平已有了很高的造诣。西汉政府在成都、广汉两郡设立工官监造金银器等,规模已较宏大。它除宫廷享用外,并赐封疆大史,有功之臣。在长沙马王堆、湖北江陵凤凰山及贵州清镇等汉墓中,乃至朝鲜平壤、蒙古诺音乌拉古墓中都曾发现大批署有"蜀郡西工"、"成都郡工官"戮印的金银器。到宋代,成都的金银器制作已十分精美,出现了丝、片结合的产品。1969年在四川德阳孝泉镇发现了窖藏的一批宋代成都造的银器,有莲花杯、菊花杯、镂空盒、瓜形壶等,造型多样,结构巧妙,做工精美。到了明清,成都的金银花丝工艺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平填"花丝技艺。 明清时期,成都的金银花丝大量使用"堆丝、填丝、垒丝、炭丝、錾刻"等工艺,逐步形成了地方特色。

银花丝是成都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金银工艺品,这项金属工艺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明清时就已经达到过极高的艺术水平,它与蜀绣、竹编、漆器一起更号称成都的"四大名旦"。可制作花丝首饰、摆件。传世文物有清末民初花丝珐琅凤鸟嵌宝红玛瑙耳环、银花丝编织松鹤纹盖罐。 因为后继无人,银花丝的烧蓝、堆景、无胎成型等技术已经面临失传,而錾片这一技术更是已经失传。

银花丝技艺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平填"技术,无胎成形,反映出艺人高超而精湛的技艺。艺人们根据设计图稿,采用不同粗细的纯银丝,先制作出图形边框,再用不同的技法对中间的图纹进行填充和编织。这种独特的技艺令人想起了刺绣及其他手工技艺,全凭艺人的艺术感悟和熟练的手上工夫。再加上填丝、垒丝、穿丝、搓丝焊接等综合技术的运用,一件精美的银花丝产品便在艺人手下诞生了。即使是立体造型的制品、大型复杂的制品、方圆不规则的产品,也一律采用无胎成形法,彰显出这一民间工艺的技术和艺术含量。以高纯度白银为原材料,造型别致,玲珑剔透,具有浓郁的汉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

成都银花丝技艺中 ,还有一道关键的工序,那就是白银防变色工艺处理,这就使银花丝产品能在较长时间保持柔和的光泽,不褪色,从而为产品带来衡定的美感。总体说来,银花丝工艺品具有结构严谨、朴素大方、虚实相间、玲珑剔透、典雅高贵的特点,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手工艺制品。

中国文化艺术分享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宇荫娱乐八卦

宇荫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